高考中考结束,随之而来的便是“考后经济”的升温。面对火热的“考后经济”,我们也当有一个冷静的思考。
目前,聚餐消费的学生已成为很多饭店的“支柱”,不少饭店推出了价格实惠、面向学生的聚会套餐,凭高考中考准考证就餐消费打折的优惠活动比比皆是;我市各驾校也纷纷瞄准高考生,推出了力度不小的优惠活动(见6月28日《大同日报》)。
2.2万余名高考生、3.1万余名中考生,无疑,这个假期里,我市这5.3万余名高考中考的考生成了消费市场十分活跃的主体。且不说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蓝牙耳机等电子产品急剧升温,旅游、餐饮、娱乐等市场连同电影院都充斥着考生的身影。考生群体释放出的巨大消费活力,自然令商家欣喜。考试过后要好好放松一下,应该是考生们的共同心理,这里面包含着孩子们内心对紧张学习压力的宣泄,也有家长对十多年来孩子辛苦学习的“犒劳”,于是,高考中考过后的消费显得有些恣意,娱乐也似乎有些放纵。
市场是风向标,考生有需求,市场就有供给。高考中考过后,孩子们的人生便从一个阶段进入另一个阶段,适当地调整与放松再正常不过了。然而,“考后经济”不应是盲目地跟风、炫耀、攀比,身心的调整与放松更不应是畸形消费。
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过后,孩子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尚需形成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而不是在商家的营销噱头下昏头昏脑地盲目消费。建立起个人积极健康的消费观和价值观,同样是人生的必修课。“考后经济”应是调整心态、充实生活,去拥抱接下来学习生活的过程,而不该是盲从跟风、打肿脸充胖子,进行一次又一次变了味儿的消费。火热的“考后经济”中,家长与考生都应当学会冷静地思考,在光怪陆离的“考后经济”中保持定力。能够用更加自信饱满、阳光向上、自在从容的姿态迎接未来的生活、学习,才是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