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的报告,并进行了满意度表决,获得通过。在联组会议上,专题询问了全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情况,通过听取和审议报告,结合专题询问情况,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常委会组成人员认为,深化医改工作推进以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政府得民心”的医改方针,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和市场机制作用,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有效缓解,医疗环境和就医条件明显改善,全市深化医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改革成效;在审议中也指出,当前我市深化医改工作进展还不够平衡,优质医疗资源相对短缺且城乡地区配置不均衡,深化医改成效与群众多层次的健康需求还有不小差距,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建议:
一、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完善形成合力的体制机制。要树牢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重要标志和“大卫生、大健康”的新理念。要进一步压实政府主导责任,强化部门之间以及医疗、医保、医药和医护人员之间的有效联动。尽快出台调整后的大同市深化医改领导小组组成人员文件,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加强统筹协调,扎实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努力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完善医改各项配套政策,形成合力破解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为实现我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落实省委“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奠定更加坚实的卫生健康基础。
二、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扎实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要落实好我市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和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要认真研究解决公立医院债务问题,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债务化解机制,用好地方政府债券管理政策和债务化解政策,有序偿还和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要加快推进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落实用人自主权,激发公立医院发展内生动力。要大力推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深入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要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争取“十四五”期间实现大同市四医院新建项目投入使用,提升我市应对重大疫情传染性疾病的应急救治能力。
三、深化医疗体系改革,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要坚持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大力推动方法举措创新,通过分级诊疗认真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全市医疗卫生机构设置规划,明确各个级别、不同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要通过政策引导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人才下沉。要把公立医院改革与分级诊疗工作相结合,完善和健全符合大同实际的医联体、医共体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分级诊疗配套政策体系。
四、深化医保制度改革,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系统。要着力构建较为完善的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完整医保系统。要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制度。要不断提高全市医保统筹层次,逐步缩小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与实际报销比例之间的差距,加强大病保险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要着力解决异地生活、异地工作的老百姓看病难、难报销问题。要加强医保基金监管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监管水平和医保资金使用效率。
五、深化医药领域改革,健全完善药品流通供应保障机制。要采取强有力措施降低药品尤其是高值医用耗材的虚高价格。要完善短缺药品保供稳价机制,加强短缺药品、儿童用药和基本药物的质量监管,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加强基本药物配备使用和用药规范管理,促进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建立健全药品价格信息监测和信息公开制度,完善药品和耗材采购机制,让药品和耗材价格回到合理水平。加快发展药品现代物流,推动区域药品配送城乡一体化,要健全和加强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和预警机制。
六、全力实施中医药强市战略,加强和支持中医药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推进建设中医药强市“七大工程”落地,创新中医医疗服务新模式,实施“名院、名科、名医”战略,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同时,要在健康大同行动中更好发挥中医“治未病”主导作用,重视县(区)以下中医医院建设,加快我市各类中医药特色科室建设。
七、加快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实现医疗卫生服务无缝对接。要进一步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及业务系统,探索社会化健康医疗数据互通机制,实现基层健康信息一次采集、多方利用、互联互通、区域共享。充分利用“123互联网+”网络,以市级医院为枢纽,加强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对接和对下级医疗机构的指导帮助,逐步整合各级医疗资源,推动实现健康医疗数据在平台集聚、业务事项在平台办理。完善远程医疗运行体系,开展远程会诊、诊断,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下沉,让健康惠民举措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八、积极推动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不断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需求。要规范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鼓励按照方便就近、互惠互利的原则,加强养老机构与周边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签约合作。持续推动老年医学科建设,加强老年医学人才培训,开展基层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试点工作。要支持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和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融合发展,区域规划为养老服务机构举办或内设医疗机构留出空间。推动社区卫生服务站、护理站或其他医疗设施与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临近设置。要积极推动基层中医药馆与养老养生服务融合发展,开展以老年病、慢性病、康复、养生保健为主的中医药服务,为群众看病就医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的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