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金融“活水”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本报评论员

  “农,天下之大业也。”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做好“三农”工作对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始终都是促进国家繁荣昌盛的重点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对金融领域而言,需要更加主动地对接融资需求,创新融资服务,让更加充沛的金融“活水”涌向田野,服务好乡村振兴。

  作为我市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大同市分行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当先导、补短板、逆周期”职能作用,利用自身金融工具多、贷款周期长、用信方式优、资金成本低等独特优势,紧盯全市重点任务、农业农村领域重点项目,聚焦粮食安全,为我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倾力提供政策性金融保障。从聚焦“特”“优”农业发展战略,突出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农业产业升级、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的支持力度,到聚焦水利建设,有效保障农业农村供水需求,提升城镇再生水利用效率;从聚焦城乡融合发展,支持县域道路管网、融创孵化园、新兴产业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助力城乡协调发展、农村现代化建设,到全力支持绿色发展,助力全市绿色转型发展;从全力支持市级投融资平台企业做大做强,到积极培育县级优质融资主体等,今年上半年,该行累计审批各项贷款58.83亿元,同比多审批46.76亿元,超出去年全年10.59亿元,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的起步之年。更好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必须强化农业农村工作,奋力推动“三农”事业高质量发展。要按照市委重要部署,加快实施农业“特”“优”战略,着力做优做强八大特色农业产业,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等重点工作,用足用活中央和省级“三农”一揽子政策,发挥利用好我市农业资源优势,精心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

  新的形势、新的任务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金融机构要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更加主动地对接融资需求,创新定制化金融服务,以金融“活水”滋养高产稳产的良田;围绕粮食生产、流通、收储、加工等环节,依托农业产业园、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差异化信贷支持措施,助力畅通产业链条,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持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助力“旱涝保收”,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金融“活水”足,乡村活力旺。扎实贯彻落实好市委《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发挥好农业政策性银行职能作用,为“三农”高质量发展强劲赋能,更优质充足的金融要素供给必将助力我市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标题导航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有力指挥北京防汛抗洪救灾
~~~吴伟指挥调度 车建华王启瑞陈宇坤杨守成出席 赵明指导 张强讲话
~~~卢东亮主持
~~~——农发行大同市分行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
~~~本报评论员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公益
风雨同心 人民至上
应急使命·山西省2023年地震应急演练在我市举行
市委召开常委会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政策性金融“活水”赋能大同高质量发展
省运村高标准高水平做好接待工作
以金融“活水”更好服务乡村振兴
我市喜迎省运会开幕式氛围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