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郑苗苗
“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党建+融合’模式,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大力推进‘13111工程’,不断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高素质检察队伍,党建工作与检察中心工作做到‘四个相融合’,为推动检察工作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坚强保障。”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检察长、机关党委书记魏元桂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什么是“四个相融合”?魏元桂为记者作了解答,即党建工作与各项主题教育深度融合,确保检察工作正确政治方向;党建工作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助力站稳全省检察工作第一梯队;党建工作与“我为群众办实事”深度融合,以检察服务增进民生福祉;党建工作与检察队伍建设深度融合,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从严治检。“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抓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专题学习教育,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学习重点,在全面学习、全面落实上下功夫、作表率,不断增强干警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2021年,我们59项检察业务高质量发展标志性指标中有39项位居全省第一方阵,21项位列全省第一,总排名位居全省第一,创大同检察业务数据历史新高;2022年,大同检察业务数据始终高位运行、领跑全省,有43项位列第一,53项居第一方阵,站稳了全省第一梯队。同时,我们始终立足检察职能,聚焦民生民利,打造简案快办通道,全方位服务企业,严厉打击洗钱犯罪,推动‘四号检察建议’落实落地,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关爱未成年人成长,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中践行检察初心使命。此外,我们还开展了清廉机关建设和‘六治’作风大整顿,严格执行‘三个规定’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持续提升内部监督效能,做实了严管厚爱。”谈起“四个相融合”推进过程中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成绩,魏元桂更是如数家珍。
目前,全市上下正深入开展清廉大同建设,市检察院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清廉机关建设,积极申报了第一批清廉机关建设示范单位。“我们重点做好了‘五个过硬’。一是政治建设过硬,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政治建设,突出政治引廉,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全市检察机关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二是制度建设过硬,权力运行规范,强化监督执纪,完善检察权管理制约;持续推进司法责任制约机制建设,梳理总结司法办案廉政风险点,建立健全风险评估、监督管理、谈话提醒、定期报告、追责问责等工作机制,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动态化、常态化。三是队伍建设过硬,纪法双施双守,突出以查促廉,强化清廉机关建设的队伍根基;从严从实加强日常管理,常态化开展违纪违法案件倒查、被记录报告检察人员核查;建立检察人员勤廉档案,机关纪律作风持续优化。四是文化建设过硬,崇廉拒腐成俗,突出文化育廉,坚持以文育检,打造了全国一流的大同检察文化展览馆和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大同站,廉政教育、法制教育阵地作用充分彰显。五是创建效果过硬,积极示范带动,以检察能动履职助力清廉政府提质增效;优化营商环境监督治理,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加强监检衔接配合,加大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合力,为清廉大同建设创造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魏元桂说。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一直是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市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主动将检察工作融入大局中谋划推进,为大同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魏元桂表示,下一步,他们将认真落实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我市“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聚焦“15886”工作体系的落实落地,统筹发挥“四大检察”职能作用,服务大局、为民司法,以高质量的检察工作为中国式现代化大同新实践提供坚强法治保障。具体来讲,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以检察履职维护和捍卫党的全面领导。积极投身更高水平的平安大同建设,主动适应人民群众对平安建设的新要求新期待,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制度安全、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和社会安定的犯罪行为;完善社会治理、防范重大风险、化解矛盾纠纷等机制,助推源头治理。全方位服务大同经济发展大局,以依法能动履职积极护航新发展格局构建,突出防范金融风险,持续推动“三号检察建议”落实落地,加大反洗钱力度,依法惩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构建“企有所呼、检有所应”的法治服务体系,加强与工商联、律协等协作配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开展检察为民办实事各项工作,广泛了解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增强司法办案“三个效果”;持续加大对食药领域案件办理力度,大力支持弱势群体合法合理维权,抓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检察听证等工作,用心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