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8月22日《山西日报》一版刊登报道

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山西日报记者 赵志成

  2023年,注定是大同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极具重大意义的一年。省委提出“发挥大同桥头堡作用,更好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的重大发展战略,赋予大同在全省高质量发展中发挥引领带动作用的重大使命,大同发展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开启了重振雄风、再铸辉煌的新征程。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自一提出,在大同就成为高频亮词,既增强了每个大同人登高望远的自豪感,也让大同的干部群众有了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只争朝夕的精气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感。

  放眼全市各级各部门,一系列对接京津冀的部署举措密集落地,一个个重大项目接踵推进,经济暖流不断涌动,文旅热度持续攀升,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脉动愈发强劲。

  上半年,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外出对接企业458家,企业来大同洽谈333家,签约项目154个、总投资773.1亿元,新开工招商引资项目121个,开工率75.6%。其中,全市与京津冀地区签约项目51个,签约金额374.9亿元,占全市招商引资签约总金额的48.5%。

  上半年,全市向京津冀地区开票销售307.2亿元,同比增长7.99%;从京津冀地区净流入资金159.2亿元,同比增长32.74%;大同旅游发展指数月均值1272点,同比增长27%,省外游客占比50%,其中59%来自京津冀及内蒙古,大同市与京津冀地区双向联系更加密切。

  8月6日,大同市委十六届五次全会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特别是审议通过的《中共大同市委关于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对大同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这一《实施意见》,是历经近半年密集调研、深入研究、系统谋划、反复论证的宝贵成果,是引领大同重振雄风、再铸辉煌的文件,更是与全省同步奋进“两个基本实现”目标的大同方案。其中,“15886”工作体系的构建,不但擘画了大同未来转型发展的宏伟蓝图,更是吹响了“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冲锋号角。(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

  把握优势机遇,在夯基筑台中立柱架梁

  省委赋予大同重大使命,也赋予大同重大机遇。

  在大调研中,大同市委统一思想认识,系统梳理出对接京津冀的12大比较优势。这里面既有“政策相通、地缘相接、文缘相近、生态相享、产业相融”等5方面可以巩固拓展的已有比较优势,又有“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数字经济、物流枢纽”等4方面能够培育壮大的潜在比较优势,还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场景建设、营商环境3.0版改革全省先行先试、人才培育和柔性人才引进机制创新”等3方面需要积极打造的新比较优势。

  《实施意见》指出,通过区域融合发展,进一步转化和放大比较优势进而把比较优势转化成发展胜势,就能更好承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溢出效应。而该市在梳理京津冀协同发展溢出效应呈现出六个方面新特征中,更是具体详实。如北京科技成果在异地转化已呈趋势、央企总部有序外迁赋予大同机遇、首都优质医疗资源优先溢出辐射周边地区、北京大数据外包服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等新机遇。

  大同市如何把握优势机遇?

  按照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要求,《实施意见》明确:把握“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一条主线,聚焦五大坐标系,明确“八型八地”八大目标,强力实施“八链合作”八大行动,持续强化六大保障,着力构建打造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的“15886”工作体系。

  “15886”工作体系是大同市遵循省委顶层设计,坚持系统布局、一体推进的成果,是坚持循序渐进、重点突破的方案,是坚持群众参与、鼓励创新的模式,是坚持按照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专班化、清单化的具体要求。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大同已在夯基筑台中立柱架梁。上半年,该市转型新动能加快成长,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8%,高于全省增速22.5个百分点;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72.9%,高于全省增速66.7个百分点。大同在全省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显。

  把京津冀的消费和要素更多引过来,把大同乃至山西的产品和服务更多送过去,着力提升大同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加快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为时不远。

  找准方向目标,在蓄势赋能中破题开路

  开局关乎全局,起步决定后程。而起步找准方向定位,是融入京津冀的成败关键。无疑,大同市聚焦五大坐标系,就是找准了融入京津冀的对接方向。

  立足全国坐标系,打造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西部连接京津冀城市群的枢纽城市、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重点城市;立足京津冀坐标系,打造山西融入京津冀的桥头堡;立足全省坐标系,打造联动全省融入京津冀的合作高地;立足晋北城镇圈坐标系,打造引领晋北大同、朔州互动发展的增长极;立足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坐标系,打造产业协作典范和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

  目标昭示方向,同样凝聚力量。大同的发展目标是聚力打造“八型八地”:做响能源创新型,打造京津冀绿色能源供应地;做精数字服务型,打造京津冀数据服务地;做大流量消费型,打造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做强产品制造型,打造北京产业转移承接地、首都科技成果试验转化地;做长农产品加工型,打造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做活枢纽流通型,打造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基地;做足要素配置型,打造京津冀优质劳务输送地;做优生态共建型,打造拱卫京津冀生态涵养地。

  按照发展目标,该市采取“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全面推进”的工作办法,同时明确了“一年、三年、五年”阶段性目标。

  到2023年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工作体制机制全面建立,特别是加强与北京的双向联系,围绕创新成果转化、柔性引才用才、旅游休闲消费、冷链物流基地建设、优质劳务输出、信息数据服务等重点领域,率先落地一批项目和应用场景。

  到2025年,主要经济指标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与京津冀协同一体化发展深度融合,在资源开发、产业升级、科技创新、资源配置、互动交流等领域协同推进,在规划编制、交通对接、社会管理、园区共建等领域互为交融,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到2027年,市域经济发展能级和竞争力全面提升,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成为链接京津冀与山西中部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山西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锚定重点任务,在改革创新中奋勇争先

  目标明确,任务更是具体。对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点任务,大同市拿出“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实”的作风,深入实施“八链合作”八大行动。

  一是实施新型智造链合作行动,做强实体经济,建设“智造大同”。二是实施能源创新链合作行动,优化供给结构,建设“绿能大同”。三是实施数据算网链合作行动,做大数字集群,建设“算力大同”。四是实施农业加工链合作行动,抢占京农市场,建设“好粮大同”。五是实施文旅消费链合作行动,推动消费升级,建设“魅力大同”。六是实施医疗康养链合作行动,发展健康产业,建设“康养大同”。七是实施生态区域链合作行动,筑牢京西屏障,建设“美丽大同”。八是实施人才服务链合作行动,建强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大同”。

  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还需以“坐不住、睡不着、吃不香”的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抓好工作落实。为此,该市持续强化六大保障。一是强化组织领导保障,全面构建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动机制、“五化”抓落实工作机制、政策框架机制。二是强化开放环境保障,高标准建设开放平台,强力打造开发区升级版。三是强化公共服务保障,全面深化教育、医疗合作。四是强化市场体系保障,全力推动市场主体倍增,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五是强化基础设施保障,加快机场扩建,推动高铁联通,完善公路网络。六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在保障项目用地、能耗指标上发力,在强化资金支持上加力。

  在“八链合作”八大行动和六大保障中,既有时间表,又有任务书;既具体到单位,又具体到各个服务、领办事项。这为“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加快转型发展,起到了纲举目张、执本末从的作用,也牢固树立了“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大同没有局外人的共识。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实施意见》确定了大同未来一个时期发展方略和工作体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措施有力,是行动宣言,更是工作指南。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我们看到,大同开始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努力在新的区域竞争格局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正奋力谱写加快转型发展的新篇章!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地产
   第08版:画刊
习近平抵达约翰内斯堡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并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习近平同南非总统拉马福萨会谈
山西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大同市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
深耕农业发展新赛道 共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
城市的思考 “省运效应”远见精彩未来
叫响“云中声谷” 赋能经济发展
我市4名选手在第四届全省理论宣讲大赛中斩获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