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下,着一袭汉服,行走在古长城脚下,仿佛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在天镇县李二口景区“中华阁”小院,不少外地游客一边品尝着茶饮,一边欣赏着汉乐府演出,还可以在东正房与65岁的剪纸老人石利花一起学习剪纸技艺。而小院外,穿着汉服打卡古长城拍照留影也成为李二口景区民俗体验一道亮丽的风景。
再回到大同古城内,行走在鼓楼东街、广府角等街区,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汉服游古城的年轻女孩。夜晚,以纯阳宫广场美丽的夜景为背景,几位年轻人放好笔记本电脑,支起手机架,在一首首古典乐曲的伴奏下,一位身着汉服的女子翩翩起舞,曼妙的舞姿把观众带入汉风乐府的情境之中。
“我和朋友特意租了汉服、做了妆发到云冈石窟旅游。今年穿汉服的氛围特别浓,完全没有因穿汉服被人关注的尴尬。”说起今年暑期穿汉服游大同的经历,来自山东的女孩周珍依然很兴奋:“我们不仅穿着汉服打卡了云冈石窟、华严寺、悬空寺,还去古城内古色古香的店里品尝了百花烧麦,感觉像一场穿越之旅。”周珍说。
今年以来,我市及一些县区的景点迎来一批又一批身着汉服的游客,他们参观大同市博物馆,感受古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夜游大同古城,品味地方文化与当代艺术的融合与碰撞。“不只在景区,甚至在商店、公园也能见到不少穿着汉服的游客。”我市某商场一位销售员说。
游客穿汉服游览景区,不少大同本地人则选择在景区内穿汉服拍摄结婚纪念写真,或者在古城内选择客栈、餐厅举行汉服婚礼。“我和妻子都是大同人,特地选了几套明制汉服在古城内拍结婚照,还预订了一家客栈举行婚礼,既有纪念意义又有本地特色。”新婚的张先生说。
90后姑娘李倩是土生土长的天镇人,也是一名汉服爱好者。年初,从北京辞职返回家乡创业的她在李二口景区成立“中华阁”文化小院,展示汉服及非遗文化。李倩表示,随着游客对长城文化的关注,对汉服礼仪的青睐,“中华阁”汉服游将成为新的文旅名片,引领文旅消费新潮流。
市民、游客缘何青睐汉服?《中国国家旅游》杂志文旅观察家智益佑认为,大同汉服游的火热与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关,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拥有众多博物馆,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穿着汉服游览各大景区,一步一景,仿佛行走在天然的摄影棚。
相对平民化的价格是汉服游火爆的一个原因。“古城内汉服租赁、妆造费用很便宜,一天99元至199元,如果想购买一件不同款式的汉服,价格也就几百元,真的非常值得试试!”我市一位汉服爱好者说。
此外,外地旅游团组团体验多元化乡村民俗风情也是汉服游受青睐的另一个原因。“8月27日,来自山东烟台的一个50人团队来到李二口景区,我们推出了‘乡村酒吧+篝火晚会+剪纸学习’多元化旅游产品,体验李二口民俗风情,深受游客欢迎。”李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