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山东夏津

“共富工坊”富农家

  山东省夏津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里,6000多亩古桑树枝叶繁茂。早晨5点多,褚运东已到达自家的桑树林,准备采集桑叶,带回家喂蚕。

  “以前光有桑树林,不知道咋养蚕,修剪下来的桑叶就只能扔掉。”褚运东是夏津县苏留庄镇前屯村村民,如今他还有一个新身份:“平安共富工坊”的一名蚕农。

  “咱们‘靠树吃树’,引入养蚕项目搭建了‘平安共富工坊’。”苏留庄镇党委书记张泽立说,2022年以来,当地请来掌握养蚕技术的农业专业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以平安湖村集体产权房入股,带动周边6个村庄、50余户家庭开展桑蚕养殖。

  前屯村“90后”村民乔丹是2022年第一批参与“平安共富工坊”的农户之一,养蚕增收的账,乔丹算得明白:一年可以养3个多月,喂养孵化4批至5批桑蚕,合作社以每斤20元的价格回收蚕茧,仅这一项就能增收近2万元。

  过去夏津县农村青壮年男子大多外出务工,妇女留守照顾老人孩子。针对这一特点,立足本地工艺品生产工厂资源,夏津县一些乡镇还发展了以手工艺品制作为主的“共富工坊”。

  走进夏津县东李官屯镇段庄村党支部大院,新建的“彩丝带共富工坊”工艺品加工车间内人头攒动。邻村村民于伟伟正坐在机器前,把装饰彩带包装成卷。

  “以往的工作,挣得多的不自由,自由的挣得少;如今来这里,顾家、带娃啥都不耽误。”于伟伟2022年5月开始来段庄村“共富工坊”工作,每月能挣一两千元。手里有了闲钱,她时常改善家庭伙食,还盘算着开学后给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

  夏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学武介绍说,通过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建设剪纸坊、黑陶坊、手工绢花坊等各类“共富工坊”,在有效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农户“家门口”就业的同时,降低企业生产用工用地成本,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空间。

  目前,夏津县域内已有68家工艺品厂、37家食品加工厂到农村建设“共富工坊”,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10余万元,带动2400余名群众增收1700余万元。

  “‘共富工坊’连着企业、居民、村集体和村庄(社区),各自的资源得以整合利用,各自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实现了‘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百姓增收’。”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说。    新华社记者   叶婧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碳”寻绿色发展新机遇
前8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基本持平
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已达到省级全覆盖
图片新闻
“共富工坊”富农家
图片新闻
浙江安吉:“慈善超市”助困难人群温暖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