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黑白世界寻真迹 火眼金睛辨乾坤

——访我市2023年突出贡献人才唐光健

  “在很多人眼里,影像科医生就是拍片儿的,其实,一名合格的影像医生必须是集医学影像学、相关病理与治疗知识于一身的。在日常工作中,他们要仔细观察阅读一张张黑白图片,抽丝剥茧,找到异常,然后分析这些异常影像背后的病理改变是什么,进而为患者进一步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9月11日,记者采访了市三医院医学影像科柔性引进的高级专家人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影像科原副主任唐光健教授。受邀来同工作的10余年,无论是从教或是从医,他始终精益求精,切实将国内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带到大同、留在大同。日前,唐光健被评为全市2023年突出贡献人才。

  唐光健教授是我国最早从事CT诊断的专业医生之一,医学博士,研究生导师,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对腹部、头颈部疾病的影像诊断,系《中华放射学杂志》资深编委、原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委员。他以第一作者发表论著10余篇,主编、主译专著9部,参编专著14部,特别是《现代全身CT诊断学》前后四版共印刷15000册,其中第三版获第5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并被定为大型设备上岗证考试参考书。2010年,唐光健教授受邀到市三医院医学影像科,指导并参与医学影像专业的学科建设工作,在医疗、教学和科研等方面都不遗余力、履职尽责,帮助科室大大提高了整体诊疗水平。

  “影像科医生要为临床诊治的全过程提供帮助,不能只是单独地通过看片子来提供影像上的异常表现或初步诊断意见,要具备一定的临床基础才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临床。”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的唐光健教授临床经验丰富,他告诉记者,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通常患者在做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术时,需要将活检针穿过脏层胸膜到达病变边缘后行CT扫描定位,患者带针呼吸时间长,可能由此加重损伤。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试验,他将其改进为肺内病变行胸膜外定位穿刺,即在CT引导下将活检针行至壁层胸膜后行CT扫描定位,免除了病人带针呼吸,明显缩短活检针在肺内的滞留时间,患者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受检患者无需住院。活检成功率达到98%以上,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与负担。

  在唐光健教授看来,影像科的工作绝不仅仅是拍片子、看片子这么简单,片子中的报告也不能只是一个单纯的结论。作为一名影像科医生,在工作中一定要保持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名患者、每一张片子,报告描述要全面,结论要力求准确。为了更好地提高科室业务水平、更有效地服务临床,唐教授要求大家用临床大夫习惯的规范语言书写报告,并亲自制作了20多个报告模板供参考。在他的精心指导下,科室大夫出具的检查报告越来越规范,临床对影像的依从率也越来越高。同时,他还指导大家阅读医学方面的最新英文文献,并将其主要内容制作成PPT在科里向大家作读书报告,以随时掌握知识更新。此外,他经常帮助科室人员进行课题研究,指导他们在研究领域有所突破。

  如今,已经73岁的唐光健教授身体依然硬朗,很是健谈。他每周坚持开设“外埠院际会诊”,让会诊从院内走向院外,为我市患者提供更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减少患者外出奔波就医之苦。

 
     标题导航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卢东亮与中广影视卫星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黄瑞刚举行工作会谈
~~~张强吴平安见证
第七届全国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大会落幕~~~
~~~
打卡大同农业 分享丰收美景~~~
~~~
~~~——访我市2023年突出贡献人才唐光健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习近平同赞比亚总统希奇莱马会谈
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
讲好大同故事 赋能文旅发展
大同市云冈区煤矸石资源化 综合利用及配套产业项目签约
我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获评“质效双优典范”
图片新闻
市农业农村局推荐10条丰收拍摄线路
公交线网持续优化 市民出行乐享其“乘”
黑白世界寻真迹 火眼金睛辨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