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深耕文旅赛道,让古都大同更加绽放华彩

古城夜游也很潮。 本报记者 张湛滨摄

  从早春到盛夏再到金秋,大同的文旅事业发展势头恰如拔节成长的花木,走过凛冬,迎来春日的全面复苏,再到夏日的蓬勃旺长,于明朗的秋日已展现出收获的成果。古城内外游人如织,游客体验好评爆棚,各类文旅推介榜大同总是赫然在列,打造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愿景已触手可及。

  如今,大同正借力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压缩便利,面向北京、天津等市场,以“产城融合”“交旅融合”“全域旅游”的理念,把历史文化资源、生态休闲资源和商业文化项目有机融合,构建文商旅一体化的消费型产业集群,打造“北京后花园”和京津冀旅游康养首选地及区域消费中心,成果彰显,未来可期。

  做强文旅消费品牌,让古都大同光彩四射

  “融入京津冀,文旅要先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锚定‘融入京津冀’,全面分析大同文旅发展的比较优势,力求找到文旅产业发展新路径。”采访中,市文旅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我市文旅工作者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他们表示,“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是省委赋予我市的重大使命,为我市促进文旅高质量发展迎来新的重大机遇。省委书记蓝佛安在大同调研时,针对大同文化旅游发展在产业定位、工作重点、路径举措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让大同文旅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晰,任务更加明确。

  当下,我市正在全力实施文旅消费链合作行动,推动消费升级。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全力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为核心,以恒山、古城、长城、平型关景区为主体的“1+4+N”文旅产业发展格局。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我市文旅事业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已经确立,2023年,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秀旅游城市的特色更加凸显;到2025年,面向京津冀的文旅产品供给、文旅服务质量、文旅品牌影响显著提升,市域文旅发展活力和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力争到2027年,全市A级旅游景区数量达到50家,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年均增幅20%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

  步入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倍感这座人类艺术宝库的文化活力不断焕新,在文物保护与文旅发展协同并进的理念中,云冈的大美气韵更加恢弘磅礴。我市持续推进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景区建设,加快出台《云冈历史文化长廊景区规划》,积极推进游客服务中心、主题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等重点项目,全面加强国际合作,提升云冈石窟的国际影响力。

  来到北岳恒山,深感这座以“人天北柱,朔野标奇,绝塞天险,云中胜迹”而驰名的人文名山更加展露出自然与人文并美的气度,我市全力推进北岳恒山景区建设,推动恒山游客中心投入运营,实施恒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快创建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不断展现。

  漫步大同古城街巷,倍感文脉绵延的大同古城更加文韵流芳,让人流连忘返。我市全力推进大同古城景区建设,高标准推进古城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历史院落修缮、街巷道路改造、建筑风貌整治、公共设施配套等工程建设,再现古城历史风貌;高起点布局文旅业态,加快推进清远街餐饮基地、户部角休闲文化综合体、凯悦臻选和华严安麓高端酒店等重大文旅项目,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加强与万达集团等实力企业合作,建设精品夜经济集聚区,增强商业体的新体验和可玩性,逐步构建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多元融合的古城业态;高质量打造文旅IP,推进文物活化利用,常态化开展各种实景演出,培育一批沉浸式体验消费新场景,形成品牌引流矩阵。

  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持续推进,成果丰硕,利用古城引育20个博物馆、20个艺术馆,完成长城博物馆建设,推动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北朝博物馆等一批专题博物馆发展,鼓励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打造大同文化品牌,讲好大同故事。

  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驱车或骑行,感受大同古长城苍茫辽远,倍感思接古今,胸臆壮阔。我市大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加大长城资源保护利用力度,启动得胜堡—大同镇城、平型关、李二口—新平堡三个长城核心展示园项目建设,配套完善文化驿站、观景台、慢行道、房车营地等基础设施,培育守口堡等一批长城文化旅游村,带火长城文旅产业,擦亮长城文旅品牌。大力推进平型关景区建设,启动5A级旅游景区创建基础工作,推动红色文化与美丽乡村、有机社区、休闲民宿深度融合,创建红色经典文旅品牌。

  优化文旅消费供给,让文化大同更加汇聚人气

  如今,当游客来到大同旅游,倍感大同可玩可看的内容格外丰富多彩,深感玩几天的时间远远不够,许多游客表示今后还会再来大同,深度体验文化大同的厚重魅力。近年来,我市不断做大文化旅游消费,深化“京津晋冀蒙”“连理同庆”“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区域联动,协同推进文旅合作;加快影视基地、电影博物馆等项目建设,形成上下游一体贯通、高度市场化的影视产业链;加强保护和利用大同非遗项目,研发生产文创旅游商品,推动文旅创意设计产业链与市场融合发展;承办各类艺术论坛和文化讲座,开展“文化大同”主题活动,办好“大同年大不同”等系列活动,以“文化古都”聚集人气、吸引人流,成效显著。

  今年以来,在我市举办的各类体育赛事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充分彰显了大同的内在活力。我市大力发展体育旅游消费,第十六届省运会和第十二届省残运会在我市成功举办,高水平的赛事承办能力,获得了广泛关注和高度好评;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具有地域特点、行业特色、大同元素的全民健身品牌赛事,大同国际轮滑节、大同摇滚马拉松、五人制足球甲级联赛、长城公路自行车全国公开赛等品牌赛事影响力远播,以“体育大市”吸引更多人群汇聚大同,拓展消费空间。

  今年,各类大型会展在我市接连举办,全省专业镇博览会、首届京津冀信用协同发展高峰论坛、数字经济发展峰会、中国呼叫中心产业发展年会、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交流会等在我市成功举办,让四海宾朋倍感古都大同的开放襟怀和热情胸怀。我市大力引育会展消费,制定出台会展业发展扶持政策,引进一批国际性国家级专业会展品牌永久落地大同,高质量办好一系列展览展会、论坛峰会、企业年会、专业赛事,建设全国会展名城,逐步培育会展经济。

  近年来,乡村游方兴未艾,不仅大同市民走入乡村感受田园风光,更有许多外地游客深入大同乡野寻找深藏的风景。我市大力培育乡村旅游消费,坚持现代农业与健康养生、养老产业、文创产业、体育运动产业等有机融合,加快休闲观光农业综合体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乡村观光游、采摘游、露营游、民宿游、体验游等产品业态,推动乡村旅游更加火热。

  研学中国古都,读懂天下大同。近年来,研学旅游成为大同文旅备受欢迎的新项目。人们沿着以历史时间为轴线的游学路线,理清在大同发生的民族融合历史脉络,延展课内学科知识,通过对古都大同历史文化的深度研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构建起更加宏大的“天下大同”大历史观。我市做强研学旅游消费,发挥火山地质公园、桑干河湿地公园等资源优势,逐步完善研学机构、研学基地基础设施,培育研学人才,吸引外地研学团队来同,让研学旅游成为大同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

  提升文旅消费服务,让大同文旅体验更加美好

  为给广大游客提供更加优质完善的服务,我市不断提升文旅消费服务,致力让每位来同游客的体验更加美好。我市加强市场化运营,强化资本运作,变文旅资源为资本,拓展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投资建设一批文旅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开展全域旅游开发、古城业态策划等工作,培育植入新型文旅业态,提升文旅产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我市加强平台化管理,做大宣传营销平台,持续深化与东方甄选、抖音等平台合作;构建智慧文旅平台,全面提升“畅游大同”网上终端服务功能,加快发展“智慧旅游”;完善综合监管平台,依法规范文旅市场秩序,切实提高游客满意度。

  我市不断加强人性化服务,建立全市文旅消费供给协调议事机制,在推动航班增线、优化旅游线路、改进景区服务、推广特色餐饮等方面优化产品供给、提升服务品质。培育一批旅游地接服务公司,优化“景景通、城景通”旅游路网,并布局建设景区充电桩及5G网络等基础设施,提升景区可达性及配套服务功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教育
   第07版:健康
   第08版:要闻
逆境向前绽放生命光彩
以改革创新释放发展动能
深耕文旅赛道,让古都大同更加绽放华彩
“把脉”井下机电设备的“大国工匠”
以清廉机关建设助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7000余名选手报名参加2023大同摇滚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