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中秋、国庆假期第2天,市一医院儿科门诊如往常一样,门诊量没有因为假期明显减少。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幸鸿宇早7时来到科室,先查房,后又马不停蹄来到儿科门诊诊区,准备好医用物品开始叫号,开启了一天忙碌的工作。
“孩子有没有发烧、咳嗽、流鼻涕?这几天吃得怎么样?精神好不好?”每接诊一名患者,幸鸿宇都会做好手消毒,问诊、听诊、书写病历、解说病情、安抚家属、吩咐复诊……“本以为节假日看病要去急诊,没想到医院门诊正常开诊,还有专家坐诊。”一位家长对记者说,孩子做完检查,大夫说没啥事,只是感冒,也给开了药,这让他悬着的心放下了。
“从2000年入职至今,几乎每年假期都需要值班、加班。由于儿科患者的特殊性,孩子们往往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这就需要儿科医生多跟家长沟通、多观察,所以,我们每天都会到医院查房看诊,根据病情变化及时给患儿调整用药,节假日值班对于我们来说是最普通不过的事情。”幸鸿宇说。
幸鸿宇是我市众多在节日里坚守工作岗位医务工作者中的一员。从他们踏进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就已经铭记在心,也正是这种看似习以为常的工作,抒写了医务工作者的平凡和伟大。
□ 本报记者 高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