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逐梦田畴织锦绣 深耕沃野绘新篇

—云州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今年以来,云州区紧紧围绕省委赋予大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重大使命和市委“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锚定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乡村振兴先行区、生态文旅样板区、幸福宜居典范区、创新发展引领区”的目标,全面聚焦农业发展赛道,抢抓机遇、铆足干劲、真抓实干,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做足特色文章 赋能产业振兴

  在刚刚结束的杭州亚运会上,一道热气腾腾、营养美味的黄花菜胡辣汤成为各国运动员餐桌上的美味。借助这一国际综合性体育赛事,“大同黄花”这张金名片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区,云州区农业发展不论从人均耕地面积上,还是冷凉气候条件、水利资源上都有着比较优势,特别是近3年来,全区上下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咬定黄花产业发展不放松,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美丽”致富路。目前,全区黄花种植面积达17万亩,形成1个2万亩片区、8个万亩片区和109个专业村,产值达到17.5亿元。

  在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期间,云州区各乡镇的脱贫户在欢庆自己节日的同时,还拿到了黄花产业分红,个个脸上露出幸福的喜悦。2020年以来,吉家庄乡1000余脱贫户共种植黄花4902亩,3年累计分红104.26万元。今年,该乡共为988户脱贫户2385人每人分红300元,较去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深入实施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再提升专项行动,下功夫逐年破解制约黄花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弊端和发展难题,推动合作社平均亩产逐年提升,深加工产品销量逐年扩大,黄花产业发展一年一个新台阶,黄花带富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共引进培育黄花龙头企业17家,以“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创办集体合作社50家,通过流转土地、采摘管理劳务和收益分红,带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5000多元。

  为了保护好、发展好黄花产业,让这朵“致富花”开得更艳,今年初,该区制定出台了《2023年黄花产业发展质量再提升行动方案》,以“增产、提质、提价、增效”为目标,统筹全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县推进试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节水灌溉等项目,全面推广喷灌、滴灌,极大地改善了黄花田的灌溉条件。该区还实施以滴灌为主的补贴政策,企业、合作社和种植户的黄花地,连片达到5亩以上安装滴灌的,区政府每亩补贴100元,为花农吃下“定心丸”。

  初秋时节,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在吉家庄乡瓮城口村有机旱作农业核心示范区,2000多亩成熟的有机旱作高粱籽粒饱满,田间机器轰鸣、人头攒动,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村党支部书记陈纪新说:“今年我们实施了双垄沟播全膜覆盖+膜下滴灌技术,高粱亩产肯定会比以往高,今年市场也景气,农户们又能多收入几千元啦。”近年来,云州区积极打造全省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高标准示范,高质量管理,高技术推进,有条不紊地分阶段实施,有机旱作农业既有亮点又有成效,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

  云州区立足行业标准,积极构建符合区域特色的有机旱作农业全产业、全链条标准体系,在有机作物种植和产品加工、销售、品牌等方面制定标准,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提升品牌农业建设保障能力,以产业育品牌、以质量铸品牌、以市场强品牌、以文化塑品牌,全面加强品牌农业建设,擦亮云州有机旱作农业名片。

  走进杜庄乡王家堡村,连片的大棚绵延铺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依托区位、资源优势,云州区近年来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将大棚特色产业发展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打造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通过政策、技术、资金帮扶等措施,积极鼓励引导农民发展大棚经济,走出一条农业增效、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据悉,全区今年共建设设施蔬菜大棚3000亩。

  大棚种植“钱”景好,省里以每亩8000元补贴大棚建设,区委区政府以每亩1000元补贴大棚水电等基础设施。通过争取项目支撑、扩大设施农业规模,云州区增加了美都西瓜、五彩椒、贝贝南瓜、牧心番茄等设施农业种植品种,形成了多元富民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农业特色产业规模化、集聚化、高效化发展。如今,设施农业已经成为全区助力群众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加速器,为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推进老有颐养 绘就幸福底色

  干净整洁的庭院,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美味可口的一日三餐,洗浴室、卫生间、娱乐室等服务设施一应俱全,十几位老人在这里或谈天说地或闭目养神……走进西坪镇坊城新村“颐养之家”,一幅其乐融融的幸福生活画面呈现在眼前。

  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趋严重,农村养老难题成为社会治理和防止返贫守牢底线的一大突出问题。近年来,云州区积极探索农村养老关爱服务的新路径,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原则,充分体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依”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确保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脱贫成效更加持续,从最薄弱环节筑牢防返贫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几年的探索、实践,云州区按照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原则,总结出集中关爱型、分散服务型、日间照料型、邻里互助型、社会参与型、委托服务型六种服务模式,有效解决了农村老年人普遍存在的“就医难”“吃饭难”“洗澡洗衣难”“取暖难”“开心难”和“办事难”。

  “我今年91岁了,搬到这儿已经住了18个月了,这里吃得好、住得好,也冻不着,啥都好!比自己待在家里强多了。”在许堡中心村关爱服务中心,宋久莲老人每天都乐呵呵地。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强化搬迁后续扶持,许堡中心村针对无生活自理能力、无人照料的“两无”老人生活困难的实际,投资50余万元完善关爱服务中心入住设施,按照本人自愿、有偿进入、集中供养的原则,吸纳“两无”人员入住中心。

  在不断推进“颐养工程”的工作实践中,云州区积极探索服务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筹资多元化的工作新机制,使颐养工程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目前,全区已建成运营13家“颐养之家”,总计投入852万元,成立各类服务团队14个70多人。“颐养之家”成了老人们的养老“幸福院”。

  夯实基层治理 厚植乡风文明

  在许堡乡集仁村爱心超市内,生活用品、农具等产品整齐摆放在货架上,前来换购的农民挑选着自己需要的产品。兑换实行积分制,农民可以通过社会公德、家庭美德、遵纪守法、内生动力、十佳模范、帮扶特困等6大类别12个项目获得积分,用积分换取产品。

  乡风文明贯穿乡村振兴的各个方面,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所在,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云州区多措并举,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在大力发展黄花这一特色产业的同时,以设立公益“爱心超市”、培育时代文明风尚、创建文明村镇等措施发展乡风文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杜庄乡坚持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与乡村振兴等重点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文明实践所(站)和各村公示栏的宣传阵地作用,张贴村规民约,广泛开展爱国卫生、文明创建等活动,提升村民素质,营造文明氛围。该乡王家堡村创新乡村治理举措,在乡村治理中积极探索运用“清单制+积分制”,以“积分制”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实现以“分”促管、以“分”促干,营造出村民“我要干”的良好氛围。同时,积极探索推行党员积分管理机制,用“微”积分量化党员学习、工作和服务群众的成效,制定《党员积分管理办法台账》《农村党员量化积分管理考核表》,通过关注政治素质、组织纪律、社会品德、工作能力等16个方面,为党员行为量化打分,促使党员评有标准、学有榜样,通过党员“微”积分释放乡村治理大能量。

  “节目很精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演出,真是打心里高兴!”在倍加造镇谢疃村“送戏下乡”演出活动结束后,台下观众意犹未尽地分享着心中的喜悦。乡村文化治理是乡村治理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丰富群众精神生活,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云州区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农村群众送去丰盛的“文化大餐”,让广大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演出,持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乡村振兴“硬支撑”。

  乡村“蝶变”满目新,振兴路上阔步行。如今,行走在云州大地,一幅农业有干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奔头的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已徐徐展开,广大云州人民正在乡村振兴共富路上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

 
     标题导航
~~~—云州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理论
   第08版:专题报道
逐梦田畴织锦绣 深耕沃野绘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