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郝雨) 自今年6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云州区建立“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来,“陆内火山与地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与云州区通力合作,开展大同火山区三维电性结构探测,取得初步成果。
7月1日至8月4日,实验室完成探测深度可达上地幔的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100个,火山区平均点距5千米,可以实现大同火山深部物源、可能的岩浆运移通道的探测;9月14日至10月31日,实验室完成探测深度10米~20千米的音频+宽频大地电磁测深点500个,火山区平均点距仅为1千米,有望实现大同火山深部岩浆房、上地壳通道的精细探测。该实验室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大同火山和北部汉诺坝玄武岩、南部的繁峙玄武岩同源,都来自于西侧地幔物质上涌。大同新生代火山的存在,也必然导致该区域的地温梯度异常高。本项研究在探明地壳和上地幔精细电阻率结构,推断火山物质深部来源、运移通道和岩浆房的基础上,还能直接应用于该区域地热资源远景评估,为下一步火山的开发利用打下理论基础。
下一步,云州区政府将持续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沟通协作,为重点实验室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推动重点实验室发展,为地区地热资源远景评估和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等奠定坚实理论基础,为大同火山研究长远发展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