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医疗保障持续“加码” 群众获得感更足

  医疗保障涉及千家万户,关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作。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基本医保政策,让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满足市民多样化健康需求。

  落实全民参保 群众看病有“医”靠

  健康有“医”靠、幸福有“保”障。全民参保是确保群众获得医疗保障的根本前提,也是帮助群众化解医疗费用负担、有效防范因病致贫返贫风险的基础条件,是实现参保群众公平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权益、增进人民福祉的重大举措。

  据了解,今年1-9月,全市医疗保险参保265.73万人。其中,职工参保77.99万人,参保率100%;城乡居民参保187.74万人,参保率98.03%。

  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我市积极推动医保各项待遇政策落地落实。自年初实施职工医保门诊统筹以来,全市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1775个,占到全市定点医疗机构的96.57%;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基层定点医药机构1701个,占到全市基层定点医药机构的96.59%,均位居全省前列。

  同时,全方位开展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积极推动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参保全覆盖。为确保困难群体应保尽保,我市给予困难群众资助参保,其个人缴费部分由医疗救助予以全额或定额资助。基本医保普惠、大病保险倾斜、医疗救助托底的三重制度保障全面落地实施,确保农村低收入人口等困难群体省内住院合规综合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0%。

  我市还不断巩固提升城乡居民医保待遇水平,今年9月1日起,我市参保居民在孕期因妊娠合并症、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先兆早产、妊娠晚期出血、宫外孕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以进一步减轻参保居民生育医疗费用负担;为继续做好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今年9月1日起,“两病”参保患者使用我省药品目录范围内的降血压、降血糖药品,均可按规定纳入居民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此外,还优化门诊慢特病复审流程,对恶性肿瘤门诊治疗等38个门诊慢特病实行免复审,极大地方便参保群众享受待遇。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更好保障群众病有所医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县乡一体化打包付费、日间治疗按病种付费、精神病类专科医院按床日付费……医保支付是基本医保管理和深化医改的重要环节,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在医改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我市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市民看病可享更多医保改革红利。

  据了解,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作为国际上公认较为先进的支付方式之一,也是我国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全市共有76家定点医疗机构开展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实际付费,并实现了县域和全市一级以上有住院服务符合条件医疗机构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到94.1%,基金占比90.9%,三甲医院次均费用较改革前下降20.8%,县二级医院下降16.6%。

  同时,扎实推进按床日付费改革,按照精神病类专科医院按床日付费全覆盖的原则,今年新增1家试点医院,全市共6家按床日付费医院。上半年,按床日付费1413人次,医保基金支付846.5万元,比按项目付费减少11.1%,在确保不降低医疗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了基金支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有效控制医保基金支出过快增长。

  我市还在9个县级医疗集团实行一体化打包付费管理,采取总额预算、按月预拨、年终结算方式,将核定的县乡村三级医保基金统一打包拨付给县(区)医疗集团,由县(区)医疗集团分配所属各医疗机构医保基金;在阳高县、灵丘县开展按人头打包付费;在126家乡镇卫生院开展日间治疗按病种付费,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了基层服务能力。完善中医药医保支持政策,5大类71项中医适宜技术门诊治疗费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范围,推动了中医药事业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了中医药传承创新。

  药品耗材集采  让群众得到“真”实惠

  药品价格关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那么我市如何在这方面下功夫,减轻老百姓看病压力?

  记者从市医保局了解到,我市按照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工作思路,组织药品耗材采购联盟,不断扩大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范围,全面执行各级集中带量采购谈判降价结果,截至目前已累计完成国家级药品耗材采购11个批次、省级联盟33个批次、市级联盟6个批次带量采购,药品(含不同品规)达到852种,耗材(不同规格分别计算)达到1065种;中选的药品平均降幅在50%以上,耗材达到55%以上,个别产品最高降幅达到96%。我市还完成17个批次集中带量采购药品耗材医保资金结余留用考核,拨付医保结余留用资金3209.1万元。公立医院使用高值耗材的诊疗项目收费价格大幅下降,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也逐年提高。

  同时,扩大和完善市级药耗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功能,建立药品目录2966种、耗材目录172种,实行动态管理,市平台直接结算供货企业采购费用2.15亿元,不仅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也保障了医疗机构的用药需求。

  此外,我市在药品耗材采购平台打造全流程信息化结算模式,市医保局有效利用市医保网络专线建设,将县(区)医保经办机构、30家医疗机构、23家药品耗材配送企业纳入医保信息化结算圈,进行闭环结算管理,满足各方集采业务信息化服务需求,真正实现无纸化平台网络“直接”结算。

  市医保局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直接结算全流程信息化结算模式的建立,将会进一步助力医药企业良好发展,从源头上解决药品款项拖欠和药品恶意中断供应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用药可及性,也打通了市际联盟集采低值医用耗材结算环节,加快平台全流程信息化结算进程,增加了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谈判筹码,有利于降低耗材采购价格、节约医保基金。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地产
   第08版:广告
刘鹏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
新荣区发展林下经济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普通高考补报今日18时截止
云冈区以“演”筑防 护航校园安全
图片新闻
绿水青山绘就美丽新画卷
筑牢防火屏障 守护森林安全
习近平向2023两岸企业家峰会10周年年会致贺信
医疗保障持续“加码” 群众获得感更足
大同健儿学青会武术摔跤项目收获三枚奖牌
我市开展联合国糖尿病日宣传活动
多力齐发激活稳就业“一池春水”
“情暖冬季 镜美大同”摄影展启动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