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8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让云冈文化走上餐桌

—云冈特色餐具设计品鉴会侧记
品鉴会现场
张焯在会上发言
云冈特色餐具

  本报记者 冯桢 赵永宏

  一款配以云冈石窟须弥山图案的白瓷杯子、碟子置于会议桌上,彰显独特的云冈文化魅力,让会议服务更有韵味。这几天,记者参与了由云冈研究院主办的数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和重要活动,这些杯子、碟子高端大气的风格受到与会嘉宾的青睐。这就是具有云冈特色的“鹿苑之韵”系列日用瓷产品带给人们的文化享受。

  11月22日,由云冈研究院主办的“云冈特色餐具设计品鉴会”在云冈研究院多功能会议室举行。会议由云冈研究院党委书记张焯主持。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山西大同大学、市餐饮饭店业协会、大同国际同商会负责人以及本地餐企、酒店管理者等50余人参加会议。

  张焯首先介绍了云冈旅游的优势和热度,介绍了云冈石窟在国内外游客心目的重要地位。他说,这些成果的取得不仅仅与云冈石窟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关,还与餐饮、酒店管理者的努力有关。正是由于他们在精细服务、良好形象等方面的不断探索,才留住了游客。“吃得满意,住的舒心”是大同餐饮酒店业一直以来坚持的目标。多年来,云冈研究院也一直在探索与餐饮酒店业的深度合作。打造一套具有云冈文化特色的餐具成为云冈研究院努力的方向。今天,我们邀请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专家团队来到大同,与本地餐饮业的从业人员就云冈特色餐具的设计进行深度交流,以期今后形成合作,把云冈文化推广到更多的领域。

  云冈研究院文化遗产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以《云冈装饰图案整理与应用》为题,向与会人员介绍了“鹿苑之韵”日用瓷设计思路。王晨说,鹿苑,又名鹿野苑,释迦牟尼成佛后首度说法处。北魏鹿野苑,在平城皇宫之北,武州山石窟寺居其中,留下众多可供后人学习借鉴的文化艺术遗产。这套日用瓷设计灵感源于云冈石窟第十窟前室北壁须弥山图像。通过多年在石窟中摹绘原稿,以“云冈红”为主色,“皇家金”与之相映成趣,将动、植物的灵动之美与山峦层叠之美有机融合在一起。该设计旨在体现各民族文化共存互补、交流融合的“和合”理念,同须弥图像寓意有很多相通之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力求功能性和审美性有机统一。须弥山众生和谐、美好生活的理想状态,借骨质瓷匠心工艺得以巧妙呈现,表达了和合共生、天下大同的美好愿景。

  大屏幕上展示的多款云冈文创产品、宴会用瓷时尚大气,屡获国内大奖的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文创产品靓丽新潮……作为全国高职院校的杰出代表,“深职院”多年来深度参与国内外大型文化创意产品活动,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文化创意产品展,多次参加深圳文博会。品鉴会上,深圳职业技术大学文化创意产品研究院艺术顾问周利群就“云冈石窟纹饰创意衍生产品设计”进行专题汇报,有关团队向与会人员分享了陶瓷文创具体案例和云冈文创餐具设计思路。

  出席会议的我市餐企酒店业负责人结合企业实际,就云冈特色餐具的器物、造型、色彩、花纹、材质、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就云冈餐具如何进一步深加工、细运作提出了具体建议。

  张焯最后表示,云冈研究院通过将自身的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力图打通院校与企业、市场之间的通道,探索产教融合、产学融合的云冈文创餐具产品,让云冈文化走上餐桌,让云冈餐具走向新的领域。

 
     标题导航
~~~—云冈特色餐具设计品鉴会侧记
~~~
~~~
~~~云冈研究院石窟寺保护与传承省重点实验室建设方案通过专家论证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专题
   第07版:特稿
   第08版:走进云冈
让云冈文化走上餐桌
云冈研究院与江苏文投集团座谈合作交流
毛绒小佛主
石窟寺保护与传承再上新台阶
毛绒佛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