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乡村振兴局持续推动全市农村“颐养工程”和帮扶车间吸纳务工农民,实现农村困难群众老有所养,有劳动能力的实现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市52个“颐养之家”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可为1500多名农村困难老人提供送餐、医疗等服务,为400多名农村“两无”老人提供入住服务。我市“颐养之家”典型经验做法在《中国乡村振兴》《山西日报》《山西农民报》进行了报道,并作为2022年全省养老服务“惠民生、增福址”十件事之一进行了发布。目前,全市认定就业帮扶车间239个,吸纳8364人务工,其中,脱贫劳动力4781人。
走进浑源县南榆林乡聚兴村“颐养之家”,厨房、餐厅、卫生间、洗衣房、棋牌室、活动室等设施一应俱全,老人们或在屋外散步,或在房间看电视,或在棋牌室下棋,个个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广灵县巧娘宫手工编织帮扶车间,“巧娘”们双手上下翻飞,一件件精美的手工编织品呈现在眼前……
为确保农村“颐养工程”顺利实施,我市出台了《大同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意见》,确定云州区为县域试点,探索建立服务多样化、运行可持续、费用能承受的养老模式,着力提升农村养老服务水平,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推动农村“颐养工程”,从脑中“一张蓝图”到眼前“一幅实景”,离不开坚实的组织保障、完善的设施保障和有力的资金保障。为推动农村“颐养工程”扎实开展,市、县两级成立农村“颐养工程”领导小组,各乡镇成立专班,由村“两委”负责落实颐养服务站运营管理具体工作。同时,我市把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成效纳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考核范围,强化督导检查,确保工作扎实开展、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在推动我市特色养老服务体系成熟完善的同时,进一步筑牢兜实基本民生底线,把“帮扶车间”建在农民家门口,把培训和就业机会送到贫困群众手里。在精准帮扶中,我市因地制宜在全市197个易地搬迁点全部设立帮扶车间,结合搬迁村实际,设置了编织、服装、家政等就业岗位,确保脱贫群众迁后有产业、增收有渠道。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时期、新阶段,“帮扶车间”焕发新生机。我市以工业化理念加快推动帮扶车间转型升级为发展车间、致富工厂,努力打造巩固脱贫成效的重要载体和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强大引擎,进一步规范提升帮扶车间运行管理水平,更好带动群众就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