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顽强坚韧、自强不息: 从长城历史文化中寻精神印记

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北京密云,沿崎岖山路,登上古北口长城,极目远眺,燕山山脉间长城绵延不绝,恢弘壮观。

  古北口是长城上著名关口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33年,日军进犯山海关,长城抗战爆发。古北口战役中,数万名官兵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毙敌伤敌数千人,捍卫了民族尊严。

  直径一米多的炮弹洞、大小不一的弹坑……如今,满目疮痍的将军楼仍诉说着这段惊心动魄的悲壮历史。长城脚下,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静静矗立,门上挽联为“大好男儿光争日月,精忠魂魄气壮山河”,横批“铁血精神”。

  “面对强敌,不畏强暴,顽强坚韧,自强不息,这正是长城精神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多年来专注于长城文化保护及历史价值研究的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

  长城横跨15个省区市,宛如一条巨龙,横亘于中国北方辽阔大地。世代劳动人民凭借血肉之躯,在崇山峻岭、荒漠戈壁等交通闭塞、环境恶劣之地修筑长城,历经艰险,最终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在山岭间一步步攀爬石阶,抚摸厚重坚实的砖墙,眺望雄浑长城,总感慨于建筑者们的智慧与伟力。即便是科技发达的今天,长城的保护修缮依然不易。在一些地势险峻的长城段,修缮所需城砖往往只能依靠最原始的骡驮、肩扛方式搬运上山。

  “在物质匮乏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是凭借人力去进行这项浩大工程,不断奋起和抗争,这才筑就了雄伟的万里长城。”董耀会说,“这背后就是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的精神在支撑。”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无数先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用生命谱写出恢宏的爱国战歌。长城凝聚起全民族力量,成为民族精神的具象化表达。在抗日战争时期,“与长城共存亡”成为将士们的共同誓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一首《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也成为全民族坚持抗战的精神力量。

  “长城精神熔铸于巍峨建筑之中,也体现在万里画卷之外。”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国龙认为,长城精神承载着中华民族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民族特质,也激励着世代中国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

  历经世代沧桑,长城讲述着一个民族光辉与悲壮的历史,也以博大胸怀展现着民族精神的深厚底蕴。在新征程上,长城所蕴含的丰厚文化内涵仍是当代中国发展的力量源泉。

  王国龙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光荣而艰巨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发扬新时代长城精神。“我们要以长城精神汇聚起中华儿女团结拼搏、奋发进取、自立自强的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近年来,我国多地着力挖掘长城文化内涵,采用多种方式为公众尤其是年轻一代讲述长城故事。“我相信,只要顽强坚韧、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代代传承,我们的民族就永远不惧挑战、一往无前。”董耀会说。

  新华社北京12月13日电

 
     标题导航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24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论学习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
~~~新华社记者 魏梦佳
~~~——全国各地举行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特稿
   第07版:健康
   第08版:教育
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
增强信心和底气,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顽强坚韧、自强不息: 从长城历史文化中寻精神印记
勿忘历史 珍爱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