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5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全方位发力 多措施并进

平城区文旅展现新气象

平城区扎实推进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图为昭君出塞演出场景。 资料图片

  本报讯 (记者 邸东芳) 注重公共文化服务、强化非遗保护、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近年来,平城区全方位发力文旅融合,多措施并进,推动文旅工作高质量发展。

  公共文化服务实现新提升。以古城为中心,平城区文旅局围绕重大节日和中心工作出实招、增亮点,推动古城“火起来、活起来”。春节、“五一”期间,推出“花车巡游”“国潮乐舞”“金榜题名”等沉浸式剧情演绎和舞蹈节目,丰富了古城业态,赢得八方游客赞叹;平城区2023年校园合唱节,通过校园合唱形式,为学生提供挖掘音乐潜力、学习传统文化、抒发民族情感的舞台;2023年全国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动“大地欢歌·平城乡韵”大同市平城区阳和坡村“村晚”,引导全区文艺团队自发创作优质节目,带动城乡居民双向互动,推动城乡文化融合发展,展现了平城乡韵和乡村振兴成果。

  扎实推进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截至目前,全区文艺小分队共完成1200余场线下文艺表演,文化带头人组织策划文艺活动240余场,能人艺人开展文化艺术培训660余场。“免费送戏下乡进村”惠民演出,演出场次150场,覆盖全区18个街道;民歌广场舞、秧歌舞、平城区残疾人文化周文艺汇演活动等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强力推进平城区文化馆和图书馆日常建设。平城区图书馆在第七次全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评估工作中,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并在日常工作中紧紧围绕“智慧型图书馆”建设理念,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技术手段,加强总分馆制共建共享体系,推进平城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在街道社区新打造了8家图书馆分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借阅服务,同时开展了“书香平城”文化大讲堂、“全民读书月”等主题、品牌系列活动,全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非遗保护取得新成效。积极做好非遗的评选申报工作,平城区文旅局与区审批局联合组织专家组评选平城区第十批非遗保护项目共16项。在全市开展的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申报认定工作中,组织9家非遗项目单位进行了申报,进一步规范非遗保护传承管理水平,建立更加科学的保护传承机制。开展了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大同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平城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和申报工作,最终李亮、孙敬被确定为第六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艳林等8人被确定为第六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王文娟等13人被确定为第十批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开展了“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非遗进校园”等系列活动,今年共有15个非遗项目进入20所平城区中小学开展非遗课程教学,并推出“璀璨非遗进高校”活动,受到大学生的广泛欢迎。

  文旅融合迈入新阶段。积极推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工作与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验收及认定工作,继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后,平城区于今年开展了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申报工作。经申报、整理材料、专家团队实地验收,平城区被认定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此外,积极组织开展平城区国家级省级各类文化和旅游示范园区申报和复核工作,其中,阳和坡村入选全国夏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鼓楼东街入选省级旅游休闲街区、开源一号文化创意产业园复核通过山西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古城墙景区和大同方特欢乐世界入选省文化和旅游厅2022年度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名单。同时,组织平城区内A级景区开展旅游景区提质增效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落细落实。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走近平城
   第06版:走进云冈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宪法宣传进社区 法治观念入人心
平城区深入推进人大代表联络站建设
平城区文旅展现新气象
信息化赋能助推巡察工作规范化
白登山街道因地制宜谋发展促振兴
平城区住建局 全力保交楼稳民生
“线上+线下”积极推进宪法宣传
文明交通 你我同行
爱心义诊便民暖心
交通安全进校园 守护平安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