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日前闭幕的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未来一个时期大同实现转型的“四步走”战略目标,并根据这一战略安排明确了今年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对今后一个时期大同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城市发展迎来重大机遇,融入京津冀实现良好开局,招商引资实现历史性突破,转型目标更加清晰。这一年,既是坚定“向下扎根”的一年,也是拼命“向上生长”的一年,更是奋力“向好突破”的一年。
岁序更易,启新章再出发。大同市转型发展已经起势,转型动能正加速集聚。面向转型“四步走”,锚定“四大赛道”,是我市顺应国家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结合大同的产业基础和各方面比较优势作出的重要决策。只要我们坚定不移、久久为功,就一定能蹚出一条具有大同特色的转型新路,为山西、为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树立典型示范。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实现全市全方位转型,我们需要坚持系统观念和系统的工作方法。经过两年多的工作实践,我们总结和积累了符合大同转型发展实际的工作方法。贯彻落实市委十六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各级各部门要胸怀全局,坚持统筹理念,有效用好大同全方位转型的工作抓手,远谋近施系统地抓牢工作、落实责任,加压加力、负重前行,在实际工作中争取抓出更好成效、更大成果。
我们要抓好规划,注重规划编制的严谨性、规划执行的严肃性和规划调整的程序性;要抓好投资,紧盯政策导向谋项目,紧盯基础设施谋项目,紧盯“四大赛道”谋项目,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确保项目投资的持续和效力;要抓好开发区建设,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重点打造科技、化工、零碳、低碳四大特色园区,加快开发区提质增效;要抓产业链、产业集群,用好“链长制”,推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以专业镇建设为引领,谋划好大数据、医药、碳基材料、黄花等产业集群化发展;要抓市场主体,既要结合产业布局、基础优势,招大引强引进龙头企业,也要培育本土企业,推动民间投资加快回升,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要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对标新的评价体系,推动营商环境革命性再造,深化改革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效率更高、体验更优,对标全国一流水准“一网通办”,破除隐性壁垒,推进“诚信大同”建设,大力营造“办事不求人”“靠制度不靠关系”的社会氛围。
坚持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具体运用和生动体现;坚持统筹理念,用好全方位转型工作抓手,是我们全力以赴完成经济工作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体现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思维和方法,又符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方向已经清晰,抓手已经明确,征程已经开启。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关键一年,面对仍然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全市经济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四步走”战略,把握关键、突出重点、用好抓手,坚持统筹理念、作出系列部署,把“路线图”变成“施工图”,让全方位转型的紧迫感变成全民共同行动,担起责任挑起大梁,以更大的激情热情、更足的干劲拼劲,全力投入到“重振雄风、再铸辉煌”的奋斗实践中,为深化全方位转型、加快高质量发展、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再作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