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花灯点亮火红日子

□ 本报记者 苑捷

  腊月的灵丘县东河南镇东河南村成了花灯的世界。走进该村手工花灯生产车间,喜庆的年味扑面而来。直丝、打版、对接成型、装裱、彩绘……一道道工序紧张有序地进行着,20余名手艺人正分工协作、手法娴熟地赶制花灯,车间上下一派红红火火的忙碌景象。十几道工序下来,一个个简单的原材料在他们手中变成了一盏盏创意独特的花灯。他们用一双双巧手营造出了浓浓的年味,也点亮了自己的火红日子。

  “我们东河南村花灯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距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这里的村民心灵手巧,制作的花灯结合了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精妙奇巧、流光溢彩。”该村党支部书记王东升一边带记者参观一边介绍道,随着时代的发展,手工灯笼逐渐被五花八门的塑料灯笼取代,东河南村一代代手工艺人的传承更显珍贵。如今,村民们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将原本纸质的花灯改成了布制花灯。

  车间里,打版的老艺人正在用铁丝编制灯笼骨架,负责装裱的艺人娴熟地将裁好的绸布粘在灯笼骨架上,精于绘画的艺人在灯面上描绘出各种吉祥图案……“手工花灯从选布料到配色,再到手工创作,一道道工序我们都用心制作,确保制作完成的花灯活灵活现。”老师傅韩玉昌说。

  这些花灯不仅传递着村民们对新春佳节的期盼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也鼓起了大家的腰包。“我每年都来这里制作灯笼,一腊月能挣个三四千元。”正在粘布花的村民邓维正说。

  “我们村的花灯制作能带动三四十人就业增收,今年自从进入腊月以来,大家就开始马不停蹄地制作花灯,目前已经接到花灯订单近700盏。”王东升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路径,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让传统花灯制作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标题导航
~~~
凝心聚力奋发有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唐登杰主持会议并讲话 金湘军张春林出席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金湘军张春林出席
~~~——热烈祝贺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张强在太原主会场参加
~~~□ 本报记者 苑捷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公益
习近平同法国总统马克龙就中法建交60周年互致贺电
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闭幕
唐登杰当选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凝心聚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西篇章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省安委会第四次全体扩大会议
花灯点亮火红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