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23”火灾事故发生后,电动自行车上楼及入户充电再次成为人们瞩目的痛点。但惨痛的教训似乎并未引起所有人的充分认识,在一些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现象仍较普遍,如何有效解决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成为考验相关部门单位创新社会治理的一道“考题”。
电动自行车以其轻便、节能环保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但与此同时,因乱停乱放、“飞线”充电造成的重大火灾事故也屡屡上演,特别是高层住宅楼,人员密集、空间逼仄,一旦失火,救火难、逃生难,更容易导致重大伤亡。因此,彻底禁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是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迫切课题。
实际上,针对电动车消防安全问题,相关规定已出台不少,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收效甚微。究竟为何,一方面因为一些居民对安全的认识不到位和对安全责任的漠视,另一方面是物业管理的敷衍和滞后,还有更为主要的原因是硬件设施配套不到位,停车场所和充电设施难以满足住户需要等等,诸多原因造成电动自行车上楼“禁而难绝”。只有消防、街道社区、物业等多部门单位合力而为、综合施策,彻底清除禁绝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一道道“梗阻”,才能有效破解这一道消防安全现实难题。
按照已经出台的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我市将形成牵头部门组织推动、各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全链条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实现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作为安全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问题必将迎刃而解。在各部门各单位综合施治的同时,每一位居民业主也应将遵守规定作为责任和义务,自觉主动响应安全要求,共同守卫好我们的平安“堤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