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高燕) 去年以来,我市全力推动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各项医疗保障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医保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可持续,有效增进了参保群众的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
据了解,2023年,我市医保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58.65亿元,总支出54.37亿元,当期结余4.28亿元,累计结余59.44亿元。同时,积极推进基本医保政策待遇落地落实,全市开通职工门诊统筹定点医疗机构1804个,253万人次享受职工门诊统筹待遇,政策范围内医保统筹基金支出2.38亿元,报销比例达到55.45%。城乡居民普通门诊保障待遇进一步提升,全市共有参保居民37.44万人享受普通门诊统筹待遇;3.87万人享受“两病”门诊用药专项保障待遇;8.85万人享受居民门诊慢性病保障待遇,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75%以上。全市农村低收入人群住院6.89万人次,政策范围内基金支付3.11亿元,大病保险支付0.77亿元,医疗救助支付0.76亿元,住院综合报销比例平均达到了88.65%。
此外,我市持续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按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实际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增至76家,实现市域、县域全覆盖,病种覆盖率达到90.6%,住院基金支付比例达91.5%。常态化推进药品耗材集采,去年全年完成国家、省组织的17批777种药品、26批1055个耗材中选产品采购和使用,集采药品平均降幅52%,耗材平均降幅64%,最高降幅达92%,节约医疗机构采购费用4.47亿元。加快推进医保信息化建设,全市531家医疗机构、1533家定点零售药店实现医保码结算场景应用,7家三级医疗机构、12家二级医疗机构实现移动支付,移动支付功能覆盖8个县(区)。
今年,我市医保部门将围绕便民惠民、落实全民参保计划推动各项待遇政策落地实施;持续抓好医保巩固衔接工作,推动乡村振兴;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引导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推动药品耗材集中采购改革,调整和新增医疗服务项目;加大医保基金监管力度,切实维护基金安全;强化信息化基础建设,为医保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优化医保经办流程,大力提升医保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