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同心同德筑伟业 群策群力启新篇

——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 本报记者 潘红

  履职尽责促发展,与时俱进谱华章。

  2023年,迈着坚定而有力的步伐,大同市政协走过了充实而又厚重的一年。

  过去一年,市委全面加强对政协工作的领导,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卢东亮在市政协十五届二次会议上讲话,为政协全年工作把脉定向、指引航向;卢东亮书记、张强市长分别参加市政协常委会会议倾听委员建议、与委员交流,全年批示政协各类报告43件。市委高度重视,政治上关心、组织上保证、工作上支持,形成了全市商以求同、协以成事的协商民主的浓厚氛围,凝聚了强大正能量。

  过去一年,市政协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专门协商机构定位,把推动“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作为履职重点,认真履行政协职能,积极建言献策,为大同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市政协工作被省政协考核等次评定为“好”,多项工作名列前茅。

  过去一年,市政协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履职成绩单。全年共开展各类协商活动37次,形成常委会建议案3个、协商报告5个、调研报告16篇。全年征集提案350件,立案298件,18件提案被确定为重点提案。全市各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成员反映社情民意信息2362篇,经编审报送全国政协、省政协488篇,被采用207篇,信息工作保持全国政协信息联系点前列,位列全省第二。

  讲政治 确保政协事业方向

  市政协始终坚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所有工作的首要位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夯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一年来,市政协以加强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旗帜,全年向市委请示报告31次,在市委的领导下制定实施年度协商计划,自觉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履行职能,始终与市委同向发力、同频共振。

  过去一年,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为主轴,持续强化理论学习,共开展党组学习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1次、常委会专题学习3次、机关集中学习22次,参加省政协9期“政协学堂”、6期“委员讲坛”,理论学习覆盖到全体党员、全体委员。在市委党校举办“政协委员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办“政协常委和机关干部履职能力提升培训班”,引导机关干部、政协委员和各族各界群众不断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心决心,学习宣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成为政协最嘹亮的主旋律。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过去一年,市政协党组扎实开展主题教育,聚焦“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市政协党组成员积极发挥引领带头作用,围绕高质量发展、政协工作提质增效、增进民生福祉等9个课题开展17次专题调研,开展8次讲党课活动。10个问题清单、52条整改举措全部整改完成,实现了主题教育与履职工作“双促进、双提升”。

  过去一年,市政协深入推进“三化”功能建设,按照中共二十大关于完善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主席会议成员联系界别、政协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等3项制度,形成完整工作链条。修订出台了《政协山西省大同市委员会关于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考评办法》《市政协机关外出报备及请销假制度》《市政协机关用印规范制度》等包含机关党建、日常管理、党员委员学习履职、联系委员方面的1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了完善的制度保障。推动市县“智慧政协”平台一体化建成、一体化运营,率先实现省、市、县政协三级联动。

  勇担当  围绕发展建言资政

  市政协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将助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作为政协履职主线,围绕“积极对接京津冀,做强做优民营装备制造业”“建设首都特优农产品供给地,构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提升文旅知名度美誉度,强化全市A级景区建设”3个议题开展常委会协商,围绕“工业固废处置”“打响大同肉类品牌”等5个议题开展月度协商,形成的建议案、协商报告得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积极回应。推进民主监督式协商,组织政协委员围绕“建设户外工作者驿站”“优化主城区交通信号灯”“提升乡村医生待遇”等政府十件民生实事落实情况开展民主监督性调研和协商活动,有效助推了一批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

  过去一年,市政协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联系,成功协办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办会质量得到九三学社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尊重和保障各党派团体在政协发表主张的权利,党外人士在政协这个舞台上各展所长、履职尽责,共提交提案255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513篇,在全体会议、常委会和月度协商会议上发言34人次,占发言委员人数的72%;加强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和经企界、工商联界委员的联系,市政协班子成员分别带队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开展调研活动,累计走访企业139家,现场解决问题42个,梳理建议120余条。邀请全市各领域专家、学者60余人加入政协智库,推动专家“外脑”与政协内部资源有机结合。加强对外交流联系,配合全国政协、省政协10批次来同,11个省份的各级政协及省内市政协组织先后来同考察、交流51批次。加强对县(区)政协的指导联系,专题培训一起参与,重点调研一同开展,更好发挥整体优势、增强工作合力。

  提动力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过去一年,按照中央和省委、市委对新时代政协委员队伍建设的要求,把发挥委员主体作用作为工作重点,重新修订委员履职考核办法,以履职质量为导向,加大委员参与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和社情民意信息的考核权重,通过考核引导委员提高履职质量、激发履职活力。在全市建立了85个“有事来商量”委员工作室,开展基层协商211次,参与委员和界别群众2000余人次,推动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

  过去一年,以打造“委员之家·活力机关”为目标,提升机关干部履职能力和服务能力,实施年轻干部成长工程,举办年轻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压实主体责任,制定政协工作“折子工程”,确保全年工作落实到每月每人,全面提升机关效能。扎实开展宣传思想工作,携手各级新闻媒体报道市政协履职情况50余篇,全方位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多角度展示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独特优势、多层次展现市政协履职成果,大同市政协微信公众号被评为首届大同市优秀网络政务账号。积极参与文明城市创建,携手顶新公益基金开展春节送温暖慰问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和学雷锋志愿者活动,市政协机关蝉联“省文明单位”。

  岁月无惧山河险,奋进勇往创辉煌。新的一年,市政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二十大精神为引领,按照中共二十大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加强政协委员和政协机关干部两支队伍建设,努力形成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氛围,在“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上持续发力,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

 
     标题导航
~~~(2024年3月6日)
主线实现贯通 支线连接加速~~~
~~~□ 本报记者 丁亚琴
~~~
~~~□ 本报记者 苑捷 通讯员 解晋
~~~——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市政协2023年工作综述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
大同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年内全面建成
深耕科技赛道 培育发展新动能
图片新闻
左云县:开启冲刺“加速度”
依法履职结硕果 踔厉奋发谱华章
同心同德筑伟业 群策群力启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