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7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在追高求新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

—重庆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观察

  汽车司机把头靠在座椅顶端的柔性头枕上,就能以脑电信号代替手的操作并局部控制驾驶系统——来自长安汽车的这项专利,预示着未来脑电控制技术或将量产装车。

  这是重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场景。如今,这座全国制造业重镇,正在因地制宜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全力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升级,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开辟未来产业新赛道。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焕然一新

  记者走进全球单体最大的氨纶生产基地——华峰重庆氨纶公司,只见生产车间忙碌而有序,一根根只有头发丝1/4粗的氨纶纤维正从机器中抽出。

  别看氨纶那么细,但弹性极好,拉伸5倍还能回弹。它就像纺织品里的“味精”一般,只要少量掺入织物中,就能显著改善织物性能,让人感觉柔软舒适、富有弹性,已成为各种高端服装的重要原料。

  “我们瞄准氨纶这一赛道,持续开展科研攻关,自主研发的超耐氯氨纶等多项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华峰重庆氨纶公司综合管理部负责人陈召杰说。

  华峰重庆氨纶公司是重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代表。根据规划,重庆“十四五”末将在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的比例提升至50%。

  既向产业高端迈进,也向智能制造跃迁。近年来,重庆着力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推动企业部署应用工业互联网、云服务等智能制造技术,实现了生产成本降低和质效提升。

  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国内汽车变速器领域的龙头企业。走进该公司变速器装配生产线,只见监控大屏实时显示各项数据,“车间大脑”自主决策生产时序;一旁的智能小车穿梭运输物料,工业机器人挥动手臂协同作业,一台台变速器有序生产下线……

  “瞄准高端制造方向,我们围绕企业运营流程打造数字经营能力,管理模式正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该公司副总经理潘凯说,公司依托5G、大数据等技术对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实时采集生产线153台设备、超1.2万个设备传感器的各类数据,每天产生的数据量超40G;以数据流为牵引,实现对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功能的深度分析,生产效率提升30%。

  老牌企业重庆川仪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同步推进产品和产线智能化升级,2座智能工厂、6个数字化车间、39条智能生产线构筑起智能制造“班底”,公司近3年营收年均增幅达16.5%。

  从行业龙头企业到海量小微企业,从传统的钢铁、化工等行业到通信技术、信息服务行业,“数字之花”让传统产业焕然一新。截至2023年底,重庆已有12万余家企业“上云上平台”,建成144个智能工厂和958个数字化车间,已投用的智能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50%、生产成本平均降低30%。

  向新而行,新赛道布局谋篇

  基于深厚的制造业基础,重庆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不断开辟一条条新赛道。

  “多年来,长安汽车持续加码研发,在智能网联与自动驾驶方面已掌握200余项核心技术。去年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900余件,平均每天14件。”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说,依托自主打造的智能汽车数字化平台架构,未来几年公司将推出20余款智能电动汽车。

  Micro LED被誉为终极显示技术,重庆康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瞄准这一产业前沿,集聚200多名研发人员持续开展技术攻关,推出了一系列未来显示产品矩阵。“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刚开年新订单就排起了队。”公司相关负责人樊娜说。

  “目前,重庆已集聚数十家新型显示企业,2023年产业集群完成产值769亿元,力争3年内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型显示创新发展高地、产值规模突破1000亿元。”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电子信息处副处长左翊君说。

  布局未来产业,蓄力长远发展。2023年,重庆瞄准产业前沿,前瞻性地提出打造卫星互联网、生物制造、生命科学等六大未来产业,实施未来技术策源、创新成果转化、产业集群打造、强化场景驱动、创新人才汇聚、开放合作拓展六大行动,厚植未来产业发展“土壤”,正在组织攻关觉醒睡眠与记忆、人类免疫力解码、器官再生与制造、建设空间太阳能电站等重大科研课题。

  今天的“种子”,可能就是明天的“大树”。

  位于重庆主城东部的两江协同创新区,目前已集聚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等科研院所40余家,打造科研平台110余个;位于西部(重庆)科学城的金凤实验室,引进40个科研团队入驻,汇聚各类科研人员超过400人。此外,重庆还将布局建设明月湖实验室、广阳湾实验室和嘉陵江实验室,创建轻金属、卫星互联网应用、页岩气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布局实施人工智能、高端器件与芯片、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核心软件等重大科技专项。

  集优聚强,现代制造业集群加速构建

  重庆拥有全国41个工业大类中的39个,如何在众多发展状况不同的产业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这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发展思路。

  2023年,重庆提出构建“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即推动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五千亿级产业集群、6个千亿级特色优势产业集群,以及18个“新星”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

  集优聚强,聚链延链,这一战略为重庆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开年以来,捷报频传。“重庆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飘红”:1月至2月,长安汽车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销量达7.5万辆,同比增长54%;赛力斯新能源汽车销量达6.7万辆,同比增长485%。前2个月,重庆新能源汽车品牌问界、深蓝均进入国内造车新势力品牌月度销量榜前十名,问界更连续位居榜首。

  作为传统汽车制造重镇,重庆汽车产销量一度问鼎全国。顺应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发展趋势,近年来重庆引进、培育了16家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生产企业,汇聚产业链企业200多家,智能网联汽车56个关键零部件中布局完成55个。

  “随着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构建,重庆产业结构更优,科技动能更强,新兴产业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赵斌表示,截至2023年底,重庆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32.2%;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5.85万家、7565家、3694家。

  新兴产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注入强劲动能:2023年,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先进材料增加值同比增长12.3%,功率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传感器及仪器仪表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5%、11.2%,液晶面板产能产量跃居全国前列,全球近五成笔记本电脑“重庆造”……

  一大批未来技术及产品连点成线、织线成面,正逐步形成现实产业链。以卫星互联网产业为例,目前重庆两江新区已集聚星网应用、零壹空间等头部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已有139家、产业规模35亿元,基本形成了卫星互联网上下游产业链聚合发展态势;在前沿新材料领域,重庆集聚国创轻合金、中化学华陆新材料、中科润资等一批企业,带动一整条新材料产业链集群式发展。

  “在构建现代制造业集群过程中,新质生产力势必加快形成、壮大。”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蓝庆华说,到2027年,重庆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将迈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提高至36%。

  新华社记者  王金涛  何宗渝  黄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特稿
   第08版:公益
在追高求新中壮大现代制造业集群
“小特产”推动乡村产业“大发展”
南水北调工程累计调水700亿立方米
赏花享春景
北京实有经营主体超250万户
图片新闻
开耕,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