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源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主动对标党中央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锚定目标、跳起摸高,追赶发展、争先进位,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8.72亿元,增长3.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9亿元,增长22.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54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40元,增长7.5%。北岳大地呈现出生机勃发的发展势头。
“四大赛道”加速跑 发展引擎活力足
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构建起富有浑源特色优势的“文旅康养、新能源、特色农业、岩基材料”产业体系。
一是文旅康养产业成效显现。成功创建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恒山景区荣获全国“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稳步推进恒山5A级景区创建,初步完成《景观质量评价报告》、视频汇报片;编制完成《浑源县康养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关于推动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每年设立不低于1000万元的奖补资金及其他优惠政策支持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恒山游客中心主体工程及景观工程基本完成,神溪国家湿地公园已完成凤鸣阁、凤山书院主体工程,汤头温泉疗养院改造已完成主体建设,实施了恒山建筑群保护修缮,康养中心项目开工建设,建成长城一号旅游公路6条共53公里,“全域旅游导览图”完成设计并线上运行,王庄堡村、王千庄村成功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去年共接待游客390.83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7935.09万元,旅游综合收入24.6亿元。
二是绿色能源产业持续壮大。稳步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工程项目建设,去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1亿元;总投资1.26亿元、装机规模2万千瓦的源创翔润分散式风电项目已并网发电;京能100MW光伏+10%储能项目已并网37MW。大怀线特高压项目已与晋能控股晋北能源(山西)有限公司签署了80万千瓦光伏+15万千瓦储能基地项目开发框架协议,并对全县可利用土地进行了前期摸排。截至目前,全县已并网发电新能源项目19个,装机规模达到135.67万千瓦。去年发电量达到23.8亿千瓦时,产值7.7亿元,实现税收1.1亿元。
三是特色农业产业集约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3.55万亩;完成农业生产托管7.15万亩、有机旱作膜下滴灌2万亩;实施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2万亩;实施玉米绿色高产高效单产提升整县制推进项目32万亩,亩增产15.45%。建成东辛庄村生态智能温室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百草园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设基本完成,凉粉文化园完成主体建设。出台《浑源县扶持渔业产业发展十条政策》,新发展渔业企业7家,新增池塘养殖面积521亩、工厂化养殖水体4800水立方、流水槽2600平方米。培育黄芪良种繁育基地7000亩,标准化种植黄芪2330亩,实施数字黄芪种植0.6万亩;制定“恒山黄芪”系列标准5个,成功举办首届恒山黄芪新品研发大赛、恒山黄芪精深加工论坛、第二届恒山黄芪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发布恒山黄芪价格指数。官儿乡黄芪种植基地成功入选全国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名单;恒山黄芪栽培系统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目录。
四是岩基材料产业取得进展。依托本地“中国黑”花岗岩优质资源和崂山实验室水动力平台尖端技术,打造岩基材料研发制造基地,《浑源县花岗岩产业基础报告》《浑源县花岗岩产业基础和先进材料应用报告》已初步成型,《浑源县花岗岩矿山固废处置实施意见》《浑源县花岗岩产业高质量发展闭环管理方案》已在全县范围内征求意见。花岗岩固废授权处置企业已经注册,固废初加工企业已确定,相关新组建公司及股东已来浑探讨链主企业股权架构以及政府配套政策等,初步构建起“以销定产、以产定采,闭环管理、规范运行,吃干榨净、系统集成”的花岗岩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筑得好巢凤自来 项目建设硕果丰
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大力提升企业项目落户落地的“硬支撑”质量和“软服务”水平,持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一是项目建设更有力。全县项目共247个,总投资382.28亿元。其中:谋划项目61个,估算总投资102.7亿元;储备项目61个,总投资92.03亿元。在建项目125个,总投资187.55亿元,去年累计完成投资26.08亿元,其中新建项目91个,总投资35.11亿元,去年完成投资13.05亿元;续建项目34个,总投资152.44亿元,去年完成投资13.03亿元。竣工项目77个,全年完成投资8.75亿元。
二是招商引资更精准。制定了《浑源县招商引资与项目建设攻坚年实施意见》,建立了招商攻坚项目清单跟踪、重大招商信息通报、“一把手”带队招商等机制;组建了驻京招商小分队,出台《驻京招商引资小分队管理办法(试行)》,筹建北京、上海招商驿站;成功举办北岳恒山文旅康养推介会,承办“东方甄选山西行”浑源站直播活动,初步搭建起对外合作“新平台”。2023年,县级领导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开展招商102次,对接企业、高校等152家,接待来浑考察企业133家;驻京小分队共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72次,累计对接企业、高校、机构等167家,邀请44家企业、高校来浑考察调研。签约项目20个,总投资85.47亿元;已开工12个,总投资22.48亿元。
三是营商环境更优质。建立“全代办”团队,推行全流程“保姆式”代办业务;初步建设“7×24小时不打烊”政务服务超市,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80%以上;推动工程建设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全流程平均审批时限压缩至80天,一产项目实行“秒报秒批”,社会投资类简易低风险项目时限压缩至10天内。推行登记注册“一网通、一窗办、半日结、零成本”,实现企业开办从申领营业执照、公章刻制、申领发票到银行开户等业务半天内同步办结,对重大招商引资项目、文旅产业主体实行半小时办结;推进“一业一证”改革,对26个事项关联度高、办理频次高、涉及跨部门许可较少、行业准入涉及多张许可证的,整合为一张“行业综合许可证”;从企业群众高频办理、关注度高的事项入手,编制并公布县级行政许可事项245项,动态调整优化事项89项,编制政务数据资源目录1168条,完成率100%;推行“好差评”应用管理,好评率为100%。
民生大事放心头 发展红利民共享
浑源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心怀民本之情,善谋民生之策,在补欠账、补短板上持续发力狠下功夫,始终把各项民生事业牢牢抓在手上,2023年全县民生支出共计30.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7.63%,民生事业的积极改善和蓬勃发展,让全县人民共享发展红利和成果。
城乡人居环境更为舒适。每天清晨,家住浑源县老城区和顺南路的八旬老人王大爷,早早和老伴就近来到路两侧的“口袋公园”散步健身,公园里的高大树种和别样花草让老两口倍感惬意,而就在一年前,这儿干巴巴地只有一条路,这是浑源县实施城市“口袋公园”建设成果的缩影。去年,浑源县在推进城市“口袋公园”建设中,完成和顺路、朝阳路和永安东街等县城10多处地段的绿化美化任务。与此同时,完成26条小街巷和4条道路及排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成15个乡镇农村六类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1103户。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完成18个老旧小区812户28栋楼7.75万平方米改造。实施了翠屏里、幸福里2个棚户区改造项目,目前11栋楼432套住宅主体工程已建设完成。投资5. 5亿元,实施了城乡一体化供水工程,已完成总工程量的55%;投资1. 59亿元,实施了城市电网升级改造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90%;实施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已处理生活垃圾44. 3万吨,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
教育强县建设步伐加快。深入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将原19个中心校及部分学校重新整合为25个机构单位,对2751名相关教师人事关系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单位、教师、编制、岗位、工资”相统一;为全县学生提供了“5+2”课后延时服务。示范中学、北岳小学公寓楼及幸福里、东关小学幼儿园建成投入使用;100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和鑫源小学公寓楼扩建主体工程已完成。2023年,全县高考二本以上达线989人,其中一本达线286人,较上一年增加134人。
医疗服务保障更为便捷。截至2023年11月,全县城乡居民参保人数为251334人,参保率为98.82%。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农村低收入人群实现全部参保,共计为43435名农村生活困难人员资助参保金1235.61万元。县中医医院整体建设主体工程已完成。打造了“互联网+医疗健康”升级版,开通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远程会诊绿色通道,实现了线上“挂、缴、查”等医保移动支付相关功能。公共实训基地、工人文化宫主体工程已完成。
就业创业增收再上台阶。完成思源社区“公益性零工市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并投入运营,累计提供零工岗位150个、服务零工291人次,逐步实现让零工等活不再“站马路”;累计开展普惠制、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53期2796人、创业培训7期188人。去年城镇新增就业593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290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460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受理各类投诉举报案件线索320件,涉及人数705人,涉及金额990多万元。
干部队伍士气足 党建引领夯基础
聚焦组织、队伍、作风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层层压实、压力有效传导,为推动全县全方位转型、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力量。
一是建强组织堡垒。推进党组织示范创建工作,选树培育党建精品示范村30个,创建高标准农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示范点15个;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星级化管理,完成224名党组织书记星级初次评定工作;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评选担当作为好支书5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11名;严格落实“四个一”机制,整顿提升软弱涣散村(社区)党组织17个;聚焦小区党建,成立小区党支部95个、业委会85个、物管会6个,配套升级小区党支部阵地18个;紧盯“两新”领域,新成立非公企业党组织2个,协调解决政企、企企问题50余条,培育特色支部7个,打造精品支部4个;坚持“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原则,调整党支部书记21名,抽选368名驻村干部组建工作队121支,进一步增强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二是锻造过硬队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及省、市重要决策部署,去年举办各类培训60余期,培训2.5万余人次;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等重点任务,举办“领头雁”等各类培训19期2295人次;开展“理论+实践+观摩”式培训,组织136名基层干部赴湖州、苏州等地观摩学习。注重干部培养,从基层、急难险重一线提拔、晋升职级干部24人,择优选拔8名优秀年轻后备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90后乡镇班子成员占比14.69%。深入排查重要岗位领导干部配偶、子女经商办企业行为,共排查干部579人;与“关键岗位”、一把手谈心谈话87人次,及时纠正苗头性问题,进一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
(本版供稿 浑源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