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多元培育发展古城文旅

本报记者 陈杰 王春艳

  连日来,参加全市两会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围绕推动古城文旅高质量发展展开热议。大家纷纷表示,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部署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奋力谱写古城文旅发展新篇章。

  推动古城文旅发展

  市人大代表王强认为,大同古城的保护与发展不仅是大同文脉延续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大同文旅产业开发的重要环节。要以古城历史文化底蕴为依托,持续推动古城文旅发展,擦亮大同古城文旅名片。这其中包括活化文化遗产,多元丰富古城业态;擦亮古都品牌,高品质打造特色IP活动;多方协同,营造古城文旅发展新态势;继续推动古城项目建设,形成全市上下推动古城建设的强大合力;持续完善古城基础设施,优化古城标识系统,力求为游客提供良好出行体验。

  打造特色“伴手礼”

  市人大代表李泽光认为,作为城市专属记忆符号的“伴手礼”,对促进文旅消费、增强城市影响力具有推动作用。他建议,要加强深度宣传、整合资源,加强质量管理,打造大同特色产品购物街,把购物街融入大同的旅游线路设计中。可以在华严寺、善化寺、古城墙、九龙壁等景区景点附近规划、打造一条或几条大同特色产品购物街,邀请各县区的特色产品商家入驻。

  打造古城文化会客厅

  市政协委员汪海认为,古城文旅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经济“增”、景区“多”、住宿“丰”、要素“齐”、交通“畅”、品牌“靓”六方面。他建议,设立古城会客厅,汇聚观、游、购、食、休闲等一站式旅游服务;将会客厅与非遗项目、传统手工艺、特色农副产品和美食相结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文化集聚区;以古城文化会客厅带给游客全方位旅游体验;打造地方特色商品购物中心;搭建美食广场及小吃区,提升消费黏性和回头率。

  打造北方地区“演出市场”中心

  市政协委员邵继来建议,引进文化活动和重要演出,利用其影响力推广大同文旅。同时,打造本土文化品牌和演出产品,规范演出市场主体行为、建立信息平台、加强人才培养、推动演出市场多元化发展;完善演出市场监管机制、建立观众投诉处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建立演出市场信用体系;将本地历史、民俗、艺术等融入文化活动及演出中,吸引游客观赏。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4版:要闻
   第05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6版:两会特刊
   第07版:两会特刊
   第08版:两会特刊
站到更高起点 挺起中部“脊梁”
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胜利闭幕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推动高质量发展 加快全方位转型
多元培育发展古城文旅
扛起以法治方式服务高质量发展责任担当 为大同全方位转型贡献人大智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