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灵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锚定“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深化践行县域“12345”发展思路,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努力建设“宜居宜学宜业、县强民富域美”的现代化新广灵。
唱响担当实干主旋律
跑出高质发展加速度
广灵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破解影响民生民本和制约发展的短板瓶颈。2023年聚焦群众所忧所盼,顺利启用新广灵一中、优化调整启动县人民医院改扩建工程;实施“凤还巢”计划,招录115名专职教师医师、109名机关单位业务专干。推广6.5万亩节水滴灌,推动耕地占补平衡指标负值清零。成功争取水神堂——城头会泉水源置换工程开工建设,制约广灵多年的水资源问题将得到历史性解决。
千方百计稳增长,产业体系起势见效、经济发展稳中有进。去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全市“八型八地”“四大赛道”目标路径,科学确立“12345”工作矩阵,全力做强设施农业、再生金属、新能源、大数据、特色手工业“五大主导产业”,重大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分别同比增长27%、34%。围绕经营城市盘活旧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提升开发区承载能力和补齐生产要素短板,谋划储备老城建设、农业延链、水利、教育、医疗、冷链物流等45个重点项目。得益于产业项目的强力驱动,全县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等多项经济指标增长态势持续稳固、稳居全市第一方阵,省考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指标排名持续保持全市前列。
一张蓝图绘到底,老城建设焕发生机、城乡融合精彩蝶变。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持续巩固“一河两区”大县城建设成果,去年以来,高标准编制完成《老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聚焦盘活棚改期间遗留的西关片区400亩土地和提升新城区功能配套水平,实施了道路管网、学校医院、景区美化等“一揽子”提质工程,老百姓盼望已久的县城南环路、239国道相继建成通车,城乡路网向着“内畅外联”的目标大步迈进;全民健身中心暨体育公园顺利落成、湿地公园道路提升改造如期完成,县城体育馆、游泳馆顺利投运,西关多个商住小区即将启动建设,提升了新老城区的综合承载力,让广灵县城更具观感、更加宜居。同步推动城乡融合,改造32公里乡村道路,为14个村更新光纤宽带,改造卫生户厕4814户,增设20辆农村公交车,群众的生活品质更高、城乡的颜值更美。
用心用情惠民生,社会建设底色更亮。2023年滚动实施设施大棚、“金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箱包基地等“一揽子”增收项目,覆盖84个村,4415户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创新打造30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坚持将90%以上财力用于保障民生,全力推进教育、卫生、就业、养老、社保等民生事业建设。特别是2023年全县高考成绩再创新高,一、二本达线率分别达到29%、63%,9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146名学子考入“985”“211”高校,“清北”专项生录取率蝉联全省第一,“首善”教育迈出坚实步伐,教育成为广灵人民无比自豪的一面金字招牌。
实施六大工程
奋力赶超跨越
广灵县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历史机遇,选准点、拉出线、拓开面,通过实施六大工程,奋力实现赶超跨越,全面开启高质量高速度发展的新征程。
(一)强力实施产业转型升级工程,以创新思维领跑优势赛道
广灵县以系统观念和“链式”思维推动产业升级,紧扣三条赛道聚力发力。一是主攻农业赛道,推动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补短板、提产量”,以提高亩产单产为中心,为发展设施农业高效农业释放空间。“扩规模、提质效”,稳步拓展设施大棚规模体量。“延链条、拓市场”,种植业着力抓好投资2.39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畜牧业突出“稳猪、强牛、兴羊、促加工”,带动养殖、加工、包装、物流、零售等关联行业同步发展。二是领跑再生金属赛道,加快构建上中下游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上游持续加大有色金属交易市场运营强度,大力招引商户入驻,实现满负荷运营,彻底解决原料供应的问题。中下游加强抓项目,加快促成铝型材、铜铸件加工、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拆解等下游项目落地建设,将广灵打造成为国内知名、全省首屈一指的再生金属产业集聚地。三是奋进新能源和大数据赛道,持续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以打造“零碳园区”为引领,以源网荷储联动闭环为导向,“发储用造”全面发力。加快推进风电在建项目尽快全容量并网发电,加快上马风电扩容新项目。全面融入全市IDC产业大格局,以大数据产业为牵引,打造产业闭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强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接续打好巩固衔接攻坚战
突出“基础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导向,做实巩固衔接中心工作和主责主业。一要把握核心重点,抓实产业就业。大力发展“金顶光伏”、分散式风电产业项目,集中优势做大箱包、编织、雕塑等手工业产业,滚动做大设施大棚规模体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持续推广“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补齐短板弱项。牢固树立“交总账”和“军令状”意识,健全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精准落实帮扶政策,紧盯问题抓整改,做到“问题清仓见底、短板拉长补齐”。三要强化分类施策,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集中推广“千万工程”经验,强力打造“精品示范村、提档升级村、环境整治村”。聚焦提升治理效能,把“村规民约”立起来,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营造文明乡风。
(三)强力实施城乡提质工程,打造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开放广灵
广灵县以全盘视野衡量新老城区发展,逐年滚动实施道路、教育、医疗、水利、管网等补短板项目,逐步构建“以县城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美丽村庄为支撑”的现代化县域城镇体系。2024年将实施南环路二期工程和北环路项目、新设建制镇和重点村的雨污分流管网工程,对湿地周边道路进行硬化亮化,推动湿地景观提质。在老城新建综合性大型文体场馆,“一揽子”弥补老城文娱活动设施缺失的现状;同步推动4个商住小区开发、改造29个老旧小区,进一步盘活老城资源、分流新城压力、吸引和集聚人口,逐步拉大“一河两区”的大县城框架。
(四)强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打造更具温度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广灵县以缩小差距为主攻方向,把9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一要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发挥县级“零工市场”、乡镇就业服务站作用,深化“广灵雕工”“广灵巧娘”、叉车司机等特色技能培训。有效利用“帮扶车间”,大力发展箱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二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学前教育普惠发展、职业教育特色发展。逐步在县城每个学校分别新建寄宿楼,同步深化“五大课堂”教学模式,加强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培养,完善优化管理考核评价等工作机制。三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聚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县人民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大乡镇中心卫生院提质改造力度,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打通群众就医的“最后一公里”。四要持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分层分类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生育支持措施,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就业和优抚保障,完善住房保障体系,逐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五要慎终如始守牢安全底线。强化“人、物、制度”三要素落实,树牢“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压紧压实责任链条。用好“枫桥经验”“浦江经验”,深入开展“平安创建”,守护全县人民的安宁幸福。
(五)强力实施要素保障工程,统筹补齐制约发展的瓶颈短板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要素是第一支撑、营商环境是第一保障的理念,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聚能。一要掀起强基项目的“攻势”。抓紧大水网建设,谋划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供水工程;抓好大电网建设,谋划实施以220KV壶泉站、110KV广灵站为主体,域内并网小火电、风力发电及光伏发电为辅助的多电源网架;抓稳大路网建设,提升高等级公路比重,搭建“两纵两横”主框架,打通县际出口,合理规划县城经济圈,加快构建文旅融合,突出全域旅游一张网。二要把握招商引资“大势”。成立产业链工作专班进行招商,抢抓政策“窗口期”,积极跑项目、跑资金,用足用好增发国债、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分到“最大的蛋糕”。三要重构要素保障“优势”。深化联合办公、并联审批、容缺受理、提速办结,发挥主管部门“突击队”和“尖兵”作用,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形成各乡镇、各部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工作格局。
(六)强力实施生态建设工程,持续巩固县域发展的先发优势
广灵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一体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低碳发展,让生态成为广灵最鲜明的特征。“增绿、减污”并重,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降碳、转型”并举,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积极布局生态养生、健康养老、文化旅游、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把生态做成产业、把产业做成生态。严格水保护,统筹水资源,强化水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