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化高水平开放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世敬 韩云峰

  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全方位转型动力的必由之路。回首过去的一年,我市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同航空口岸正式验收开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全市进出口总额达43.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022万美元……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全方位转型动力,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持续加强开放平台和开放环境建设。连日来,参加全市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围绕对外开放的工作任务,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建言献策,为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当好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

  “政府工作报告中对推动开发区提档升级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回去以后,我一定做好传达贯彻落实工作,充分发挥经开区特色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发有为做好大同经开区各项工作,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当好高质量发展的开路先锋。”市人大代表宁文鑫说。

  报告中特别指出,要“抢抓国家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的机遇,支持大同经开区开展‘低碳园区’试点”。宁文鑫表示,大同经开区要牢牢聚焦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以“走在前、做示范”的使命担当,加快传统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培育低碳战略新兴产业,用足用活增量配电网的政策,灵活运用“源网荷储”技术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加快构建清洁低碳、经济高效、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全力推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建设新能源+电化学储能项目落地实施,打造全市工业园区电价洼地,真正为企业降本增效,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积蓄不竭动力。

  加快发展物流经济

  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引进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物流企业,构建多式联运体系等举措,助力我市培育优势外贸、加快融入京津冀步伐。市政协委员汪海表示,尽管我市物流业初具规模,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他建议,做好物流枢纽经济发展规划,充分发挥大同区位交通优势,将发展物流枢纽经济作为我市一个专门产业加以扶持,创造新业态、引领新业态,带动产业集群形成;提高枢纽经济立体承载能力,提升综合交通枢纽的覆盖范围,重点推进交通枢纽与城市主干道、国家干线交通网、区域其他重点交通枢纽连接线网的建设,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衔接的便利水平;加快物流行业信息化智慧化改造,为物流企业、制造企业、流通企业、终端客户、政府部门等各类主体提供更全面、准确的信息服务,提升物流服务智能化、现代化水平,通过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全面助力我市高水平对外开放。

  加快融入京津冀

  全面承接溢出效应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我市今年将继续深入推进“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加快融入京津冀步伐。“要完善与京津冀协同发展办公室常态化对接机制,争取国家层面在发展规划、配套政策、协同机制等方面的支持。”面对这样的工作目标,市政协委员崔红韦建议,要积极承接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建立离岸创新基地,推进创建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探索科技推动经济转型、科技带动产业发展的“大同路径”;要通过建设大同数据中心集群,承接首都科技服务后台、创新创业等生产型服务功能溢出效应,推动大同经济向“输数据、输算力、输服务”转变;要延伸农产品加工链,建设晋北优质小杂粮基地,壮大特色产业发展规模,打造京津冀“菜篮子”“米袋子”“肉案子”基地;加快开放通道建设,依托晋北铁路物流中心等,对接京津冀物流发展轴,积极联动京津冀地区开放口岸,打造现代国际陆港经济体系。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两会专题报道
   第03版:综合
   第04版:要闻
深化高水平开放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大同好粮”全国糖酒会上收获丰
广灵县农资先行备春耕
图片新闻
云冈区全力筑牢春季森林防火安全屏障
生态环境部门组织开展 “世界水日”主题实践活动
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胜利闭幕
2024年“节水山西 共建美好家园” 主题宣传活动在同启动
法律知识进社区 普法服务零距离
歌舞剧《北魏长歌》全国巡演圆满落幕
图片新闻
大同市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民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