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彩峰
“今年是我和老伴儿相守的第42个年头,在这42个春秋里,我们经历最多的就是寻医看病。”日前,在张保国家中,他紧握着妻子张兰莉的手,向记者娓娓道来。
1979年,张保国结束了四年的插队知青生活,成为大同第二发电厂(现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第一批青年工人。正当他鼓足干劲准备大干一场时,天有不测风云,他被诊断为左桡骨骨癌,需要截肢。这时,张兰莉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身边,并提议两人提前成婚,鼓励他积极治疗。婚后,张保国机缘巧合得知上海有新的治疗方案,不需要截肢,在妻子与单位的鼓励支持下,他前往上海就诊,并实施了第三次手术,这次治疗不但没有截肢,而且恢复得很好。
1984年,考验再次来临。怀孕7个月的妻子突发妊娠紫癜,摆在张保国面前的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保大人还是保孩子?他请求医生全力抢救妻子,同时,他被告知,妻子将有失明的风险。在一夜的焦急等待后,妻子抢救成功,没有出现失明现象。1996年年初,妻子张兰莉突发心梗、脑梗,在本地治疗无果后,张保国毅然背上妻子赴京求医,妻子被确诊为罕见病例抗磷脂抗体综合征。
在往后的时间里,张保国悉心照顾着妻子,张兰莉也开始进行适量锻炼,当身体状况刚有好转时,张兰莉又先后经历了三次心梗、脑梗,一次脑出血,张保国始终没有放弃,坚持陪伴妻子治疗。在此期间,他在工作方面也没有懈怠,总是以饱满的精神状态面对各种挑战,先后获得了大同二电厂劳模、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本以为日子就这么平淡地过下去,谁料,2019年8月,张保国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晚期。化疗期间,他因药物反应掉光了头发、眉毛,又因肺部感染命悬一线。怀着对生命的眷恋、对生活的热爱,他开始在病房里写诗,每日在微信群里进行诗文朗诵,让自己的“心灵鸡汤”鼓励病友、激励自己。在坚持了三年的化疗后,他体内的癌细胞消失了!
讲述这些经历时,张保国语气从容、面带微笑,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神采奕奕的老人经历过如此多的坎坷,夫妻二人坚定相守的故事让人动容。“我想是爱与责任让我们走到了现在,没有爱,责任是空洞的;没有责任,爱没有温度,爱在承诺中、责任中变得清晰。”他一边思索一边说。
“越是经历苦难,越要挺起胸膛向前走。”如今,张保国成为我市“五老”宣讲团成员,他用自身经历激励着一批又一批听众。他说,寻医看病的路上,每次都有“贵人”帮助、社会支持,自己要将正能量传递给社会,鼓舞大家坚定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