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21日4时51分夏至:蝉鸣夏深,圆荷始芳

  据新华社天津6月19日电  (记者  周润健)  前接芒种,后启小暑。北京时间6月21日4时51分将迎来夏至节气,标志盛夏来临,也是万物生长最旺盛的时候。此时节,知了们欢实地错落鸣叫,似乎有使不完的劲;池塘里的荷花也开始大面积盛开,散发出阵阵清香。

  夏至,是夏天的第四个节气。民俗学者、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来华介绍,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过了这天,太阳的直射位置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则开始了昼短夜长的天气变化。

  无蝉不夏天。蝉,又名“知了”。知了知了,热啊热啊!蝉鸣成了盛夏必不可少的景致。骄阳酷暑里的声声蝉鸣,是生命活力旺盛的一种象征。现代人多不知,蝉的形象还曾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中出名的吉祥纹饰,寓意多子多孙、人丁兴旺。

  王来华说,我国古人根据对大自然的观察,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其中,蜩始鸣是说终年蛰伏土中的雄蝉,一朝蜕变,便肆无忌惮地鸣叫起来,在其有限的“蝉生”里,合奏着一首快活逗趣的交响曲。

  南宋诗人陆游在《夏日杂题》中说,“满地凌霄花不扫,我来六月听鸣蝉”。

  夏至里,不只有蝉,还有荷花。夏至到来,大地一片深绿。信步荷塘,摇曳的荷叶,像张开的绿伞一样,粉红的荷花点缀其中,有的含苞欲放,有的怒放盛开,皆亭亭玉立,让人在此感受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画美景。

  荷花,承载了太多的文人雅士情结,有明志的,有抒情的,也有写景的。“诗仙”李白说,“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北宋诗人孔平仲说,“一花一叶自相连,待得花开叶已圆”。千百年后,散文家朱自清也说:“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在这个酷热时节,不妨吃上一碗色香味俱佳的面条,再到户外走走、停停、看看,听蝉鸣声声,赏荷叶田田,静享夏至后的悠闲时光。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教育
   第08版:健康
多措并举精准施策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外交部:推进中欧班列高质量发展 更好保障全球产供链稳定
今年超千家“小巨人” 企业将获财政奖补支持
内蒙古兰炭专列 铁海联运首发
浙江兰溪:江南古村展新颜
教育部发布2024年高考志愿填报十问十答
云冈区主题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21日4时51分夏至:蝉鸣夏深,圆荷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