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以实际行动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我市文化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综述

  □ 本报记者 史涌涛

  书写文化传承发展华章,开创古都文化振兴新局。连日来,我市文化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了全面系统深入阐述,为我市今后更好地复兴古都历史文脉、繁荣大同城市文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充足的文化底气、文化自信是推进中华文明辉煌发展的坚实支撑,更是加快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推进文化传承发展,必须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文化自觉,坚守中华文化根基。我市文化、文旅系统工作者纷纷表示,要以实际行动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坚定信心、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铸就古都大同文化事业的新辉煌。

  秉持历史使命责任 推进保护传承工作

  近年来,全市文物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始终牢记“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秉持“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使命和责任,锚定“站稳省内第一梯队、跨入全国第一方阵”的目标和要求,高站位、高标准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基础上,不断推动文物融入生活、回归社会、服务人民,推动文物事业进入全方位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我市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处,全市文物工作连续多年走在全省前列,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表彰。2020年以来,我市牢记领袖嘱托,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云冈石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推动打造国内顶尖、国际领先的云冈学学术高地,取得显著成果。

  市文物局钮晗介绍,我市坚持保护第一,全力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多年来,统筹推进云冈石窟防水、防渗、防风化等保护工作,先后实施云冈石窟第3窟危岩体抢险加固、第21-30窟危岩体抢险加固等多项工程,建设了遗产监测中心,五华洞窟檐全方位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创了国内石窟寺维修保护的先河。同时,积极推进“让文物活起来”,完善云冈石窟三维数据库,制作全景漫游,云冈石窟第3窟3D打印原比例复制项目属世界首例。

  我市全力打造特色鲜明、活力充沛的“博物馆之城”。围绕“全国知名博物馆之城”建设目标,编制了《大同市中心区域博物馆布局规划》,明确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的发展定位、体系布局、功能发挥、体制机制等,持续优化博物馆体系布局,创新发展“总分馆制”,积极培育非国有博物馆和类博物馆,积极融入京津冀推动博物馆合作,让众多各具特色的博物馆成为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场所。

  我市推进文化有效活化利用,努力发挥文物资源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促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把文物建筑合理用起来,扩大文物资源社会开放度,利用省保单位开化寺建设了辽金元民族融合博物馆,在古城利用四合院民居建设了红色记忆博物馆、铜造艺术博物馆等;推进文明交流互鉴,让文物“活”起来,通过联展、巡展等方式盘活文物,让博物馆里的文物“活”起来;拓宽文旅融合途径,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在北城墙大同市雕塑博物馆连续举办了13届“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优秀作品展览”、6届“青少年雕塑大展”,已成为国内美术界知名文化品牌活动。近年来,大同古城墙、关帝庙、文庙等9处文物景区先后免费开放,并积极探索文博单位夜间开放模式,让更多游客在夏日晚风中感受大同厚重历史文化。

  发挥文化资源优势 加快文旅深度融合

  近年来,我市大力实施文化强市战略,文化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完善,群众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文化旅游实现深度融合,全市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市文旅局李敬斌介绍,我市依托大同厚重文化资源,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中国大同古都灯会、大同黄花丰收活动月、云冈文化旅游季、北魏文化论坛、魏碑书法双年展等已成为影响力覆盖全国的经典品牌。我市依托地域特色,挖掘文旅潜力,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旅深度融合,按照“大产业、大融合、大建设”发展路径,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围绕云冈、恒山、古城、长城四大龙头,持续叫响“文化古都、清凉夏都、美食之都”三大品牌,突出大同特色,积极拓展“旅游+”发展思路,努力构建扩增量、引流量、激变量的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实施“文化遗产+旅游”,以云冈石窟为核心,创新实施文物数字化保护、历史文化研学、景区提质增效三大工程,培育打造“文化+数字+研学+旅游”模式;实施“文化精品+旅游”,依托博物馆、大剧院等城市文化公共场馆,开展涵盖艺术展览、文化体验等休闲娱乐活动,彰显文化自信。实施“演艺+旅游”,推出了《天下大同》《代王府喜事夜游记》等多台大型精品演艺及实景演出,打造文化IP爆点;实施“研学+旅游”,设计推出灵丘乡村、平型关红色教育等多条精品研学线路,研学旅游市场逐年扩大。推广全域旅游,推出历史文化游、文物古建游等十大文旅精品主题线路。

  我市加大文脉传承力度,展示长城魅力,大力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同段)建设,加快谋划实施“保护传承、研究发掘、环境配套、文旅融合、数字再现”5大类工程项目78个,李二口、平型关成功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深耕文创产品开发,创立自主品牌,举办了第一届“大同好礼”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大赛和“天下大同 木兰有礼”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一批优秀文创产品。

  做强文化殿堂功能 做优文化传承发展

  在大同大剧院,记者看到,众多市民欣然走进这座气势恢弘、功能完备的艺术殿堂,不仅欣赏高品位的艺术作品,还在这里尽情展现艺术梦想。市大剧院管理中心负责人张建英介绍,大剧院不仅要为城市文化演艺做好服务,更要做实文化惠民、做强文化品牌、做优文化传承发展。据了解,大同大剧院打造文化艺术交流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艺术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长期开展艺术普及教育活动,开设戏剧表演、舞蹈、声乐、古筝等课程,为参与学习人员提供优质的艺术课程、舒适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交流让大家掌握新技能,发掘自己的天赋、展现自己的特长,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培训内容聚焦传统文化,展现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老师们教授中国传统舞蹈艺术,普及中国传统音乐知识,唱古曲、奏古乐,在学习和体验中了解文化根源,感知传统文化的深远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极大地满足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

  在大同市图书馆,宁静幽雅的环境吸引许多市民来此读书学习。市图书馆负责人陈来义介绍,在推动公共图书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该馆致力做好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承,于去年6月开设的北魏文献馆,集收集整理、阅读推广、宣传发布、学术交流等功能于一体,向社会和读者展示以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地理、文学艺术为主体的北魏平城及南北朝文献,并定期举办主题学术论坛、讲座、沙龙,承接文化宣传活动。目前,北魏文献馆共藏书2000多种、8000余册,为读者了解、研究在我国历史上极为重要的发展转折时期北魏时代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该馆的长城文献资料研究中心也为研究大同古长城创造了良好平台。

  在市博物馆,游人如织,众多游客来到这里感受大同厚重历史,讲解员的精彩专业讲解赢得游客高度评价。市博物馆负责人段晓丽介绍,该馆充分发挥博物馆展示、教育等功能,为我市建设博物馆之城营造良好氛围,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博物馆力量。据了解,该馆社教活动如火如荼,总分馆仅今年上半年即开展社教活动108场,其中“拓墨流芳”等系列主题社教活动持续传播平城文化,“清明来同博 ‘纸’与你相遇”“和合共生 爱我中华”等节庆活动,挖掘节日文化内涵。国际博物馆日开展的“从‘广寒宫瓷枕’到‘嫦娥号本月’”情景穿越剧,参与人数众多,让游客体会到了文化艺术的魅力及新时代科技的飞跃。该馆不断强化文化价值阐释,今年上半年展陈持续出新,在“大同有戏”“同言有迹”原创展览的基础上,于新年之际,推出“龙壁之城话龙年”特色原创展览,策划推进“千古文明”等3个原创展览,与故宫博物馆等联合举办2场展览,巡展“西京印迹”等3个展览继续走进云南、甘肃等地,加深馆际交流,传播历史文化。

  在市美术馆,各类高品位的艺术展吸引众多艺术爱好者前来感受大同文化的精彩精深。据市美术馆负责人高射介绍,市美术馆在策展办展过程中,致力将文化传承放在首位,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据了解,2023年该馆承办了第二届平城魏碑主题展,旨在不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大同历史文化,平城魏碑粗犷、古拙、劲正,作为北魏平城的重要文化元素,不仅是古都大同的高颜值文化符号,更是中国书法史上的文化瑰宝。今年春节期间,承办中国年·古都韵——“年画进万家”活动暨全国新年画创作大展,展出年画精品130余幅,并在“年画进万家”活动中,以张贴年画的形式,在大同古城历史文化街区展出,让年画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在“走进万家”中,激荡文化遗产的强大感召力、生命力。今年还分别策划举办了穿针引线—中法文化国际交流活动、薪火相传—大同市首届飞天杯非遗创意大赛、传承千年文化瑰宝—大同市非遗展,通过举办不同类型的非遗展,吸引更多年轻力量关注非遗、了解非遗,提高年轻力量积极参与保护和传承的意识和自豪感。

 
     标题导航
~~~—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纪实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
~~~——我市文化文旅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综述
民生实事!方便群众“身边办”~~~
~~~
~~~□本报记者 申力
~~~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综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专题
   第07版:地产
   第08版:广告
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嫦娥六号返回器安全着陆 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
习近平将出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纪念大会
以实际行动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文化使命
今年我市将建立300家医保服务站
我省公布高考成绩分段统计表
杏子成熟果飘香
我市8家企业入选省2024年度第二批创新型中小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