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刘忠利:“爱的长征”携手前行

  编者按

  好人树标杆,温暖一座城。近年来,全市上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涌现出一大批品德高尚、事迹突出、群众公认、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先进典型。他们以实际行动传承文明美德,弘扬社会正能量,营造出崇德向善、见贤思齐、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

  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即将在我市举办。为充分展示我市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以崇高道德感召鼓舞、以好人榜样示范引领,本报特开设“最美大同人”专栏,不断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向上向善,为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 本报记者 董芳

  “‘众人划桨开大船’‘众人拾柴火焰高’,公益这条路,就像蜿蜒曲折的长征路,一个人的力量必定是单薄的,只有把更多信念坚定、志同道合的公益人聚拢在一起,才能走好‘爱的长征’这条路。”市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名誉会长刘忠利热心公益事业20年,从开始的一个人、一家人、一伙人,发展到如今20万人共同携手播撒“善”的种子、“爱”的光芒。

  “我出生在山东一个小村庄,是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我从来没有忘记贫困的童年,看到弱势人群仍感同身受。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是我做公益的初衷。”2000年,从部队转业的刘忠利被安置到我市工作。工作中,那些困难家庭的老人和孩子成了他脑海中挥之不去的影像。2004年,刘忠利开启了他的公益之路,妻子拿出家中物资,女儿掏出压岁钱,全家人帮扶了偏远山区一个5口之家的困难家庭。当看到受助人家因此改善了生活条件,内心特别满足。之后,他便组建了大同市城乡手拉手爱心团队,后注册为大同市手拉手爱心公益协会。

  20年来,刘忠利利用工作之余,带领公益志愿团队,怀揣“助智扶贫”的理念,先后筹划组织了“爱在冬季”“春雨计划”等主题系列公益活动。逢年过节,他组织爱心团队给困难群众送去水饺、粮油、对联等年货;“六一”儿童节,他组织城里的孩子和农村孩子开展“手拉手”结对帮扶活动;“七一”快到了,他买上新被子、新毛毯、新衣服,看望农村老党员;高考过后,他忙着为农村优秀学子募集学费,把他们送进大学校门……

  8年前,时年56岁的刘忠利第一个向市政府办公室递交驻村担任第一书记的申请,来到了阳高县大白登镇潘寺村,开始了扶贫历程。期间,他与村干部和全体村民同谋划、共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开展产业扶贫,共捐助栽植了1.1万棵杏树,发放鸡苗4000只、母猪6头。同时,通过生态扶贫、金融扶贫、光伏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等多项扶贫政策增强了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刘忠利还组织开办农民夜校,宣传扶贫政策,推广农业适用技术,确保覆盖所有贫困户,切实做到了真扶贫、扶真贫。

  爱是可以传递和互相感染的。如今,女儿结婚了,女婿也对老丈人的公益事业很支持,全家设立了“家庭党员扶贫资金”,4名党员每人每月从各自工资中拿出些钱用来扶贫济困,在帮助他人中传承文明家风。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刘忠利和他的公益志愿团队,他助人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得到了社会认可,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山西道德模范”“山西好人”“山西省最美志愿者”“山西省十大感动百姓爱心大使”等荣誉称号。2015年,刘忠利荣登“中国好人榜”。

  “用爱唤醒更多的爱,用善点燃更多的善。我的公益之路,将永不止步。”刘忠利说,以前是退伍不褪色,如今是退休不退志,他将继续以引领的姿势为社会公益事业蓄力添彩。

 
     标题导航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就综述
~~~□本报记者 任翔宇
~~~艾凌宇等开展走访慰问活动
~~~
~~~记者提前探营筹备工作
~~~
表达城市文化新气象 展示大同独有“城格”~~~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专版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专题
   第08版:文旅
为不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坚强保障
科学守护千年云冈之美
“七一”慰问暖人心 浓浓关怀显真情
我市举办“党课开讲啦”活动
第二届山西特色专业镇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在即
刘忠利:“爱的长征”携手前行
大同日报新媒体系列专题视频“打开大同的N种方式”今日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