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4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那年·那月·母亲和那代人

高旭东

  大同古城内的平城书院,邻高阁(魁星楼),面龙壁(五龙壁),是《大同工业史》编委会所在地,现有“大同人写的,写大同的”藏书逾两万册,其中工业类书籍700多册。近日,我在该书院浏览藏书时,一部《大同五中百年史(1918-2018)》让我驻足,大同五中的前身为大同女子初级中学校,母亲曾在女中读书,便翻阅书中是否有当时的学生花名册,果真,在书中“1953年入学,1956年6月毕业”4个班中的19班54人名单里找到了母亲刘淑珍的名字,我顿时眼睛湿润了。我19岁丧母,母亲离世时才40岁,距今已有47个年头了。

  梦里依稀,往事如昨。母亲在同力橡胶厂工作多年,这是一个1953年建厂、全省规模最大的胶鞋生产企业,她当工人是厂劳模,当过厂政办主任,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任厂党委副书记。那代人为了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了工厂的生产发展,学铁人,讲奉献,争上游,有一种“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拼命精神,有一股“顾大家舍小家”“小车不倒只管推”的实干劲头。由于母亲忙于工作,我从小就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和母亲平日见面不多。记得我上中学时只能等放暑假、寒假去厂里,每次见她不是在办公室伏案写材料,就是在车间参加劳动,要么和职工们一起学习。见面时她总要问我:“入团了吗?”而我在中学期间似乎是“后进生”,写过几份申请书,但一直没能加入团组织。

  我上高中时,与上海“回力”鞋相媲美的母亲工厂生产的“同力”牌白色运动鞋风靡一时,我想如果能穿一双这样的鞋,该是多帅气。于是,我去厂里见了正在胶鞋车间参加劳动的母亲,她的脸上淌着汗珠,我指着生产线的运动鞋对母亲说我想穿一双,母亲用手轻轻抚摸着我的头笑而不语。母亲是制鞋人,结果直到母亲去世,我也没穿上那双鞋。

  1977年早春时节,母亲突患脑血栓,造成偏瘫,吐字含糊不清。听医生说,这是因心脏瓣膜脱落形成脑血管淤堵所致。她住院两个多月,一直惦记着厂里的工作,以顽强的毅力坚持锻炼,自己能下床走路,说话也无大碍。那天上午,她坐在病床上,我坐在她病床边,她对看望她的人们说:“我的病好了,再住几天就能出院工作啦!”等看望她的人走后,她一只手拉着我的手,一只手轻轻地搓摩着我穿的崭新薄呢上衣,说“你不能有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工作要上进,要学会吃苦啊!”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两天后,母亲因心脏病突发撒手人寰,这竟是她对我的遗言。

  我在母亲的办公室整理她的遗物时,在办公桌抽屉里发现一张她两年前在省城参加学大庆会议又去北京出差顺便到大医院看病的诊断书,上面写着风湿性心脏病5年病状“建议静养”。看到这张诊断书,我潸然泪下。我心里埋怨母亲:“你这么重的病为什么不告诉家人,为什么不让单位知道,不去治疗静养,还要拼命工作?你走了,我可怎么办?”

  几天后,厂里在“同力”大礼堂为母亲举行了千余人参加的追悼会,市委工交计政治部姚宾副主任和“同力”老书记、市轻工局王生华局长等领导同志亲自参加,悼词评价她是党的好女儿、职工的贴心人,她不顾病体,忘我工作,呕心沥血,献出了年轻宝贵的生命。此时,在场的许多人都满含热泪,女工们更是泣不成声。

  “没有你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珍惜自己。”这句歌词唱出了我的心声。母亲走了,但酸甜苦辣都得尝,男儿当自强。求知若渴的三载寒窗,市属工业企业、市体改部门的“爬格子”岁月,数十载党报新闻工作生涯,每当我遇到困难时,母亲那忘我工作的神情便在我眼前浮现,激励着我学习、工作甘于吃苦,以苦为荣、苦中有乐。我曾荣获1998年度“大同市劳动模范”,2001年11月被省新闻工作者协会表彰为“首届山西省百佳新闻工作者”。

  徜徉平城书院幽静的小院,我不禁心潮激荡,浮想联翩。我想起当年母亲的那张“建议静养”诊断书,体味着母亲生前视党的事业重如山,一心扑在工作上的那般情感,真是“这薄薄的纸,厚厚的情啊”!我想,正是包括母亲的那代人有爱党、爱国、爱厂、爱岗的炽热情怀,有忘我劳动、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才挺起了国家大工业的脊梁,才会有当时大同工业企业的发展篇章和工交战线的一曲曲凯歌!眼下,大同“老工业人”中有许多人已经故去,许多人也已进入暮年,我们应当对那个年代“老工业人”艰苦创业的峥嵘岁月和不懈奋斗的可贵精神深怀崇敬之情。喜看今日,改革开放方兴未艾,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催人奋进,我们这些“修史人”决不能懈怠!

  (《大同工业史》编纂办公室供稿,欢迎社会各界赐稿,来稿请发至平城书院邮箱:pcsy22@163.com)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风雅“消夏图”
“战地天使”何明清与大同首善医院
题大同火山云海
欢歌
故乡帖
看荷
奔跑的光
那年·那月·母亲和那代人
大同工业·那些难忘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