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6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小石子村:文旅小镇创业版本

郭宏旺

  之前听朋友讲大同的小石子村有看头。暑期,见旅行社推介大同周边一日游之小石子村,于是便和家人一起到小石子村游览了一回。

  小石子村属大同市平城区马军营街道,位于大同西北5公里的雷公山脚下,小石子村原名小石寺村,因北魏献文帝曾于此地建寺禅修而得名,又因此地石料石子资源丰富,后改名为小石子村。这里曾经是北魏王朝的祭天之地,也是当时的皇家猎苑。

  如今,小石子村依托地域优势,结合城郊特色农业,根据村子的自然、地理、生态、文化等方面的资源,打造出集民宿、酒店、商业街、滑雪场、古寺等为一体的乡村产业新业态。

  村里保存着厚重的历史文化遗迹,有通光寺,有鹿野苑石窟寺。鹿野苑石窟东西长约30米,现存洞窟11个,其中位于中心位置的第6窟为平面马蹄性穹窿顶形制洞窟,现存造像3躯。从造像艺术表现看,鹿野苑第6窟与云冈石窟造像风格一致。

  小石子村便是千年前鹿苑的中心。站在雷公山下,遥想当年。此处古村溪涧,草木萋萋,天高地阔,清流汩汩,那时的鹿苑是何等的秀美;清风阵阵,碧空如洗,鹿鸣雉飞,扬鞭策马,王室的休闲生活是何等的快意潇洒。

  村西北山崖处,是鹿野苑食府,一座依着山势建造而成的滨水餐厅。名字直接取自千年前的鹿野苑。山势的高低差让整个建筑极具层次感,层高与地形结合,视野开阔。最可贵的是,这里还保留村落原有的泉眼和古树。鹿野苑食府的下方是一汪碧池,清风徐来,小荷尖尖,莲叶田田,美不胜收。

  过小石子村公园,村口是一座高大的石墙门楼,上悬匾额,书魏碑字体“小石子村”。门楼的后面横亘一条长长的石砌渡槽,极具年代感和历史感。此渡槽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这条7.5公里的农业灌溉工程,被誉为小石子村的“红旗渠”。城东御河取水,逐级提水,自流向下。这个雄伟高大不同凡响的历史遗存,见证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入村后至迎宾门,前方是一条长约200米的北魏风情商业步行街,名曰:水街胡市。水街胡市的由来,源于古时边境关隘设置关市,从事北方少数民族贸易。明代大同是与蒙古互市的重要口岸,小石子村也是互市交易地点之一。现在这条街上有78个档口,31间铺面,大小不一,各具特色。

  水街胡市的尽头是一座高11米的四方钟楼。楼的南侧第三层题有“林苑阁”。北侧三层题有“云蒸霞蔚”,二层题有“通达和畅”。西侧三层题有“钟灵毓秀”,二层题有“福泽绵延”。东侧三层题有“日照春晖”,二层题有“曙色清风”。下有四座拱门,承明门、泰常门、崇光门、太和门,四个门的名称全部取自《魏书》。

  钟楼的一侧是驿站中心。这组建筑远看像一只轻盈展翼的金翅鸟。由三个单体组成,每个单体又分成若干个单体,错位而成。其中有一处是老派的供销社,从内到外有模有样,店门口,一男子拉一音箱,一直在唱一些耳熟能详的经典民歌。

  乡村振兴,文旅先行。乡村旅游离不开民宿。小石子村民宿区依自然山势,打造出五个大院落,分别是一号院:山舍。出自李商隐的“江庭犹近别,山舍得幽期”。二号院:栖迟。出自《诗经·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三号院:墟里。出自陶潜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四号院:溪居。出自唐代元结《右溪记》。五号院:鹿鸣。出自《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是卧龙山脚下一处幽静的适宜疗愈的住所,“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的感觉十分唯美,颇有悠悠南山桃源的意境。

  继续向上,面前是一片农耕园,不算大,十几亩地吧。这里可以亲手劳作,体验采摘、认领的乐趣。

  小石子村最高处建有卧龙山滑雪场、高空漂流场地、滑草场地。滑草场地内,有头脑的村民弄来两峰骆驼,年轻人纷纷骑乘,生意不错。

  村口道边,遇见一位40岁左右的村民,摆一小摊儿在兜售土鸡蛋和刚褪好的家鸡,妻子一看这鸡觉得是上好货,就赶紧买下一只。精干利落的摊主很亲切,不厌其烦地介绍这鸡怎样做最美味,鸡身内黄澄澄的鸡油块子正是最增味添香的好东西,可不敢随手扔了。等候大巴车时,与旁边另一村民攀谈几句,聊村子文旅开发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他笑容可掬,意味深长地回答:期待来小石子村创业的人越来越多,依托乡村文旅,生意越来越好。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文旅
   第07版:地产
   第08版:特稿
《饮马河畔》研讨会举行
旅游让生活更美好
傅三石书法作品被加纳驻华大使馆收藏
大同精神:在“融合+变革”中永恒
小石子村:文旅小镇创业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