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不规范充电引发的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为此,相关专项整治工作也加紧展开,但在一些管理滞后的小区,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现象依然未能有效杜绝。这就提醒相关部门单位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责任链条,把握治理的难点痛点,从小处着眼、从细微处入手,靶向攻坚破解难题,全方位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
从广泛开展禁止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的安全教育,到联动整治强化社会参与能力;从各小区为电动自行车设置专门充电及免费停放场所,到制定充电费用及服务费收取标准等措施的施行,电动自行车进楼入户、不规范充电现象大为减少。但也要看到,在一些管理滞后的小区,电动自行车不上楼仍然要靠业主的自觉,尽管上楼的少了,但楼道内及单元门前停放相当普遍。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对整栋楼的居民造成安全威胁。只有让电动自行车真正停放到安全的地方,才能最大程度消除此类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酿成严重后果。在进一步增强居民安全意识的同时,相关部门单位也应就现实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梳理,仔细查找问题根源,哪里有不足就弥补哪里,哪里有欠缺就完善哪里,最大程度为业主提供停车、充电等便利,推动整治行动落地见效。
心中时刻有平安,平安才能在身边。安全问题关系千家万户,每个人都应摒弃侥幸心理,自觉遵守相关安全管理规定,既确保自身安全无虞,也应及时规劝他人的不理智、不规范行为,共同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