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探索“源网荷储充”微电网大同样板

本报记者 张彩峰 通讯员 梁尚荣 陈少华

  近年来,国网大同供电公司围绕“风光水火地储氢及源网荷储充一体化”重点任务,聚焦大规模新能源并网、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电动汽车车网互动等要素,建设多端互联微电网,实现“源网荷储充”多能互补和时空互济,绘就大同能源发展好风景。

  汇聚多源要素

  推动微电网建设

  今年以来,该公司将分布式光伏、储能系统和可控负荷资源聚合起来,将荷随源动、源荷互动作为电力平衡的手段,打造开发区零碳供电所、樊庄全液冷超充站跨台区低压柔性交直流互联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基地。

  4月底,我市首座“光储超充”一体化智能充电站——樊庄充电站正式投运,标志着我市首个微电网项目正式启用。该微电网由超充电站和零碳供电所组成,聚合“源网荷储充”各类要素和用电客户数据,实现“车—桩—网—圈”一体化运营,可通过智慧能量管理系统实时调节储能充放电管理,按照“自发自用、绿电存储、富余上网”模式,优先满足供电所日常用电和充电桩用电,实现光储协调最大化就地消纳。据了解,零碳供电所配置屋顶光伏装置68千瓦、储能装置100千瓦;樊庄充电站配置了先进的液冷超级充电设备,可满足50辆车同时充电,最快充电速度可达1秒补能1公里。

  聚焦技术创新

  构建试验田基地

  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该公司充分结合大同能源结构特点,推动配电网在形态上从传统的“无源”单向辐射网络向“有源”双向交互系统转变,在功能上从单一供配电服务主体向“源网荷储”资源高效配置平台转变。

  积极开展科研项目的孵化、转换、应用,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典型场景……该公司探索研究了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低压跨多台区柔性直流互联等11个专项课题。

  在聚合分布式电源、用户侧储能与电网能量互动,研究新型配网调度管理新模式课题方面,该公司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率先获得支持性政策,通过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开展柔性调控,通过为光伏用户增装光伏防逆流保护装置,有效控制光伏反向送电造成的电网超限和电网质量等问题,实现光伏发电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

  在新型电力系统微电网示范工程建设课题研究方面,该公司将现有的光储充系统优化升级,打造成为集网上电网、光伏、微风、储能、智慧充电桩、柔性跨多台区直流互联、V2G为一体的中低压光储充多源微电网系统,对微电网进行统一管理与调度,实现负荷动态管理。

  抢抓发展机遇

  打造新型电力系统

  该公司不断融合“源网荷储碳数”六要素,全力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新型电力系统示范样板。

  该公司加快推进自愈配电线路投运,通过现场设备信息实时收集,配合变电站“三遥”功能远方遥控,实现故障区域一键自动切除和负荷自动转供。通过智能分析为用户提供综合用能解决方案,为我市经济发展打上“绿电标签”;通过光伏、微风、储能多源互济跨台区来实现绿电共享,当遇到大电网故障或极端恶劣天气情况时,V2G多源系统可向电网反向供电,确保电网安全平稳运行。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专题报道
   第04版:广告
   第05版:综合
   第06版:要闻
   第07版:要闻
   第08版:文旅
我市收听收看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工作 电视电话会并部署下阶段工作
“旅游+康养”,且以诗意共远方
我市警方开展夏夜治安巡查宣防第二次集中统一行动
汛期炭疽高发 要正确防控
图片新闻
十万罐“冰苦荞”热销天津
联通四海 “畅游”大同
探索“源网荷储充”微电网大同样板
社保知识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