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红色拒门堡的“守望”

俯瞰拒门堡。 本报记者 韩堃摄
图为小学生在拒门堡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纪念馆研学。 本报记者 韩堃摄

  □本报记者 张世敬

 “拒门堡曾是古代战场,也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在晋绥边区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初秋时节,“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看大同”采访小分队走进了新荣区郭家窑乡拒门堡村,一群群小学生络绎不绝地来到这里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纪念馆研学,孩子们聆听着讲解员赵晓倩声情并茂的讲解,一边领略明代“塞外五堡”之一的拒门堡的雄伟沧桑,一边感受红色文化的强大力量。

  位于新荣区郭家窑乡拒门堡村、弥陀山之西山脚下的拒门堡,是明代大同镇“七十二城堡”之一,也是当时的“塞外五堡”之一,这里曾经是屯兵驻守的边地重镇,也是驻兵防守的军事要地。抗战时期,作为八路军在晋绥边区开辟的革命根据地之一,众多拒门堡儿女走上了抗日救国道路,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儿童,全村人口总数的60%以上都直接、间接参加了抗战,8年间献出20多位优秀儿女的生命。现在的拒门堡村位于拒门堡北侧,人口4000多人 ,这里已被命名为“省级国防教育示范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我市及新荣区红色文化旅游重点区域。

  穿过数百年历史烟尘的拒门堡,从绿意盎然的草坡上耸出,这座残破但依然高大的土夯古堡,至今四角墙体仍矗立于原野之上。“拒门堡的墙体马面大都比较完整,墙体南段与西段整体保存较好。”新荣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东边走边告诉记者,近几年,该区对拒门堡实施了严格的保护措施,专门聘请拒门堡村村民对古堡实行分段管护、定时巡查。走近这座古堡,沧桑斑驳的墙体,在数百年岁月的洗礼下,已显露出清晰的夯土层分界线,但层层叠叠的夯土墙体上寸草不生,丝毫未受植物生长力的破坏,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劳动者建筑工艺的精湛。“我们4人的巡查小组,每天都要定时在堡子内外巡查,然后把巡查的实时图片发到‘新荣长城巡查微信群’里。”拒门堡村村民、巡查小组成员、“长城卫士”张五和顶着炎炎烈日,刚刚完成当天上午的第二遍巡查。

  而今,在拒门堡与弥陀山之间,村民们种植的谷子、荞麦、玉米、高粱等农作物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战争的鼓角铮鸣,早已隐入历史的长河,静静矗立的拒门堡默默守护着这片生机盎然的热土,也无声地守望着村民们宁静的幸福生活。

  【记者手记】

  在这里,感受边堡文化

  走进拒门堡时,内心的激动难以表达。这是记者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长城边堡的雄伟、沧桑。

  近年来,新荣区依托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展示长城历史文化遗迹,讲述民族交融的历史故事,让这条旅游公路既成为绿色生态旅游路、产业扶贫路,也成为发展长城经济带的黄金通道。长城一号旅游公路串起了一座座犹如珍珠般散落在古都大同的边塞古堡,让远道而来的游客们行进一条路,就能触摸历史的脉络。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公告
   第04版:云冈副刊
我国开展失能老年人健康服务行动
红色拒门堡的“守望”
大同黄花进成都推介会成功举办
华严寺成为上海大学教学实习基地
“高致:五岳系列艺术展”受关注
图片新闻
错峰施工,体现城市的温度与情怀孙 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