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沿着长城一号旅游公路看大同”采访小分队来到新荣区助马堡,时值中午,初秋炽烈的阳光下,这座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边堡散发着独特而耀眼的光芒。一个孩童骑着一辆小自行车,如风一般穿过古堡关城的东门,奔向自己幸福的家。
助马堡位于新荣区西北部,是明长城山西段著名的屯兵官堡之一,与镇羌堡、拒墙堡、拒门堡共称“塞外四堡”。数百年前,戍边将士在助马堡里“安营扎寨”;穿越四百余年的风风雨雨,这座长城边堡饱受风雨侵蚀、战火侵袭,古老而苍凉;数百年后,这里是极具特色的民居村落,充满着平淡而宁静的生活气息。走进古堡东侧的助马堡民俗馆,院子里展示着精心收集的石碾盘、饮马的石槽、拴马桩等大量长城人家生产用具;展馆内,陈列着扇车、斗、升、风箱等生活用具,以及大量长城烽燧、城墙、古堡摄影作品和助马堡的老照片,小小的院落几乎把助马堡的古今都装了进来。
出了民俗馆,向东就是助马堡关城东门,拱形砖券门洞虽经修复,仍可见当年的建筑技艺非同一般。“我们以最小干预的原则对助马堡的部分堡门进行了保护修缮,一方面经过修复的堡门方便了堡内居民的出入,另一方面堡门修缮也是掷地有声的宣传,让越来越多的村民认识到长城不仅仅是‘一道墙’,无形中提升了村民保护长城边堡的意识。”新荣区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晓东说,助马堡由西侧的堡城和东侧的关城组成,堡城东门外设瓮城,关堡四角筑有角台,一条横贯东西的主路直通高耸的古堡西墙高台方向。记者看到,助马堡南门原有砖砌墙体经过剔补加固后,门洞上方大片砖雕得以保存,工艺精湛。堡门的修缮,让热爱长城的情结在更多村民心中产生,这从村口的助马堡简介碑可见一斑。
“堡城内原设有关帝庙、龙王庙等数十座庙宇,但大都随时间的流逝湮没于历史的长河,现在仅有武道庙和城隍庙的旗杆得以保存。”刘晓东告诉记者,旗杆斗方、宝盖的石雕形制,再加上“彰善贤孝”“显忠慈良”的文字雕刻,无不展现出助马堡军事地位之外的历史文化价值。堡内主街上有明清时期的古老店铺遗迹,两排12扇门板诉说着昔年店铺的空前繁华,再加上气派的古民居、古戏台等,依稀可见当时的助马堡关城内店面鳞次栉比、工匠众多、商旅云集的繁荣景象。
站在助马堡西墙外高处远眺,助马口马市隐隐可见。助马口马市位于助马堡村西,构筑在马头山西侧过坡地带的峪口附近,与大边长城相连。“如今只有一座马市楼、两座角台等保存下来,但这里马市的繁华程度举世闻名,当时就流行着‘金得胜,银助马’的说法,大量税收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了明朝政府的国库。”刘晓东感慨地说。沧桑的马市楼穿越历史的烟尘依然矗立在原野上,一砖一瓦、一木一梁都是历史最好的见证,更无声地诉说着当年“银助马”贸易繁荣的盛况。
古代,这里是边塞守土重地,亦是边贸繁盛之地。1986年,省政府将明长城助马堡段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助马堡村被住建部公布为“中国传统村落”。而今,助马堡是新荣区的骄傲,是助马堡村人的“宝贝疙瘩”,更是村民的安居之地,亦是追古寻今的胜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