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为了人民是改革的意义所在。市委十六届七次全会提出,要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满足人民生活新期待。各级各部门要聚焦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在对问题科学分析、精准把握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改革方案,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画卷中,民生始终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聚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品质稳步提升。但民生短板依然存在,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大同实践的重大任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要牢牢把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民生福祉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
要坚持扩面与提效并举,让社会保障更有力。坚持就业优先,继续引进数据呼叫、标注、清洗等数字服务业,大力发展服装、箱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广泛开展技能培训,突出抓好农民工、退役军人、“零就业”家庭等重点群体的就业;织密织牢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社会保障网”,稳步提升各项保险待遇水平;统筹做好社会福利、慈善事业、优抚安置等工作,不断提升普惠性、兜底性社会保障水平。
要坚持普惠与提质并进,让公共服务更优质。围绕“上好学”,坚持以高考为引领的“五育并举”,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具有大同特色的全阶优质教育“新样板”,叫响教育强市品牌;围绕“就好医”,继续深入实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确保“医院看得了病、患者看得起病、群众愿意来看病”;围绕“建好城”,全力开展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扎实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持续改善道路交通、完善城市路网。
要坚持保护与治理并用,让生态环境更靓丽。持续巩固“大同蓝”,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确保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提升“大同清”,全面抓好源头减排、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控制,确保水环境质量进一步巩固提升;持续厚植“大同绿”,扎实推进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和森林抚育,深入推进采煤沉陷区治理和矿山生态修复,加强农用地源头防控、重点建设用地准入,严防各类土壤污染风险。
要坚持守正与创新并行,让文化供给更充足。持续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壮大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博、文创、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文艺界蔚然成风;深入实施免费送戏下乡、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应急广播体系建设等文化惠民工程。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让群众尽享“有滋有味”的精神文化生活。
要坚持发展与安全并重,让生产生活更安心。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力抓好隐患排查、综合治理等各项安全防范工作;统筹推进金融领域风险化解,进一步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努力守护好人民群众的“钱袋子”。
改革的宏图大计最终都将落到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上来,奋力实现“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本质目的同样是为了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有温度、更有质感。我们要以百姓之心为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使改革举措真正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