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如同一根根细密的经纬线,编织着国家发展的宏伟蓝图。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多元化治理需求,基层治理常常面临“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我市立足实际、求新求变,在社区和小区多点开花,全面夯实城市基层党建根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社会治理大同篇章。
社区是城市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一个社区,少则数千人,多则上万人,而社区工作者一般只有十余人,面对繁琐的社区事务,他们是如何应付自如、从容面对的呢?平城区开源街道民和社区管辖魏都新城A、B两个小区,共83栋楼,常住人口2746户6665人,配备“两委”成员9名。为优化管理,该社区党委把组织体系向小区延伸,建强“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选派小区党支部书记2名。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将小区党支部、共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等有效链接,整合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慈善公益和志愿者力量,形成基层治理强大合力。
在基层治理的舞台上,每一位普通居民都是不可或缺的“小马”。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深刻内涵。左云县云兴镇从引入资源、成立队伍、引入技术着手,提升服务的精准度和时效性,引导鼓励12个小区与辖区内的单位、商铺签署联建共建协议,引进服务资源。结合各小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成立26支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队,注册队员300余人,打造了6个志愿服务品牌。
面对基层治理中的痛点难点,各县区积极探索制度创新,以“小切口”推动“大变革”,为“小马拉大车”注入新活力。云冈区以居民需求为导向凝聚自治合力,探索推广“小板凳议事会”制度,坚持在“小板凳”上议事、办事一体化推进,通过会前收集建议、会上讨论商议、会后分流处理,搭建群众议事平台,全面履行“政策宣传、信息摸排、矛盾调解、为民服务、民风监督、共促和谐”6大职责,实现决策问需于民、实施问计于民、成果与民共享。
在信息化时代,科技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技术支撑,一系列智能工具的应用,让服务联系群众更加高效、智能。平城区香荔园小区党支部联合鸿泽物业积极探索“互联网+党建”工作模式,利用小区门禁系统对老年人群出入小区情况进行安全监测。如大数据分析老人出入小区次数异常,社区和物业工作人员就及时联系老人家中子女并上门查看,将老人可能遇到的安全风险降到最低,有效提升了服务群众的效率和基层精细化管理水平。借鉴发达地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经验,对社区和小区阵地实行改造,扩大服务面积、丰富服务内容、引入服务主体,推动社区“小家”变服务群众的“大家”。广灵县以壶泉镇舒惠社区为试点,6个社区全面推进便民改造,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实现以场所换服务的全新服务格局。采取社区工作人员服务大厅集中办公,整合优化功能用房,实现服务阵地面积占比80%以上。挖掘辖区各类资源,引入养老服务机构、博韵戏曲协会等市场、公益、艺术、志愿服务主体,推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发展”发展模式。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是当前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一项紧迫任务,其落脚点始终在为群众办实事上。无论基层工作多么困难,只要我们心怀热忱、勇于突破、敢于创新,就能汇聚起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作者单位: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