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镇县京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火龙果种植基地,智能化操控连体大棚满眼绿意,工人们正在忙着将一个个成熟的火龙果采摘、装箱,运往全国各地。“这茬火龙果果实大、甜度高,这几天正好赶上中秋、国庆,市场销售非常好。”正在基地忙活的天镇县京利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聂慧对记者说。
今年33岁的聂慧2014年开始返乡创业。10年间,他引进现代高科技农业设备,使蔬菜育苗量由500万株提升到5000万株,带领合作社成功入选省级示范社、国家级示范社,创办的公司成为全省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23年,聂慧被团中央、农业农村部评为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如今,在我市农村广阔天地,像聂慧这样的创业青年正在迅速崛起,这样一批“新农人”扎根田野,在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销售、乡村旅游、绿色食品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大展身手”,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自从参加了手工编织培训班后,我的编织技术进步非常大,现在我都可以自己编织成品了。”广灵“巧娘”李小红一边编织竹筐一边激动地说。
近年来,我市立足“全产业培训、全节点增效”,开展了八大特优产业培训、十类精品专班培训、农民素质素养提升培训和农文旅融合试点项目培训四大专题培训,实现了从传统种养到全链培育、从单一主品到多元精品、从课堂教室到田间地头、从一产主导到多产融合“四个转变”,构建起覆盖广泛、精准高效、层次多样、类型丰富的高素质农民培育新格局。
“靠天吃饭”的老农民变成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农人;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成长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经过技能培训,我市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据了解,截至目前,我市已培育高素质农民9.6万人次,其中,引领带动型农民2516人,轮训新型经营主体35294人,培训实用生产技能农民58027人。
我市持续打造的“天镇保姆”“广灵巧娘”“北方好焊”“灵丘阿姨”“云冈亲人”等一批富有大同特色的劳务品牌,近年来逐渐成为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金字招牌”。2023年,“天镇保姆”劳务品牌实现劳务新增总收入约4亿元。“广灵巧娘”已辐射带动1085人就业,2023年实现产值1200万元。
本报记者 苑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