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华章波澜壮阔75载,初心如磐民生福祉最关情。
烟波浩渺,蜿蜒不息。壶流河从恒山东麓的怀抱里滚滚而出,如万阙歌声代代相传,见证着广灵县的沧桑巨变。放眼望去,壶流河畔山川秀美、文化绚丽、生机勃发、人民安居乐业……一幅欣欣向荣的百里画卷徐徐展开。翻阅七十五载的时光答卷,民生福祉的牵挂最为深切,沐浴着新时代的阳光雨露,广灵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书写了担当实干、改善民生的新篇章,镌刻下极不平凡的岁月印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感知广灵县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守护朝夕美好、拓宽就业大道的时代温度,一起感受壶流河畔干部群众满满的幸福感。
90%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全县70周岁以上老人助餐全覆盖,5.73亿元改善提升教育,数千群众家门口就业……一组组暖心数据,托举起民生的高度,丈量着幸福的广度。
近年来,广灵县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聚焦“一老一小一青壮”,努力办好助老、教育、就业等群众可感可及的好事实事,让老人安享晚年、孩子安心读书、家长安业务工,极大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助老餐厅全覆盖 托起最美“夕阳红”
“村里助老餐厅的饭菜色香味俱全,我们只需3元就能吃到中午饭,可口的饭菜吃到饱,每天还不重样,既方便又实惠。”9月23日,广灵县西宜兴村76岁的孙支富老人边吃边开心地说。他是村里助老餐厅的常客,每天中午一到饭点就与老人们聚集在食堂,共享着幸福“食”光和温馨的陪伴。
今年以来,广灵县70周岁以上老人都可以在村里的助老餐厅就餐,享受政府补贴后的午饭3元、晚饭1元的特惠价,群众还可以用自己家产的蔬菜、粮食抵顶餐费。餐厅根据当地老年人用餐特点,为老年人提供种类丰富、口感偏软、营养均衡的健康餐,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由村里的助老服务人员上门送餐,让老人们足不出村就能吃上物美价廉的现成饭。同时,村里还配备了专业的助洁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清洁等贴心服务,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乐享幸福晚年生活。
常年在外地工作的广灵县曹川村村民刘国喜欣慰地说:“我不经常在村里,不方便照顾老母亲的生活起居,现在村里有了助老餐厅,俺娘每天在这里吃饭,每天荤素搭配,吃的比家里还好,俺们在外头很放心。”
为更好地满足老年人高品质助餐服务需求,今年以来,广灵县委县政府将农村养老助老公共服务项目作为十大民生实事之一,由县委常委牵头成立专班主抓落实,通过政府投一点、集体补一点、个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自主经营省一点的“五个一点”多元保障机制,推进助餐服务标准化建设,全县8个乡镇121个行政村全部设置了助餐、助洁服务点,且全部正常运行,实现了70周岁以上老年人助餐助洁全覆盖。同步结合“星级文明户”“孝老敬亲户”评比,鼓励子女孝老爱亲,在全社会形成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
高质量发展教育 成就多彩“未来梦”
时下正是新学年开学季,走进广灵县各中小学校园,随处可见恢宏大气的教学楼、宽敞明亮的教室、绿树环绕的林荫道、现代化的多功能教室,师生们在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这样的场景,是全县教育改革发展成就中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以前县城西边的老城区没有初中学校,今年县里在原华电小学的基础上改扩建了实验中学,极大地方便了我们就近上学。”今年9月送孩子读初中的广灵县西关村村民李建国高兴地说。
2022年以来,广灵县坚持把有限的资金优先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先后实施了5个学校新改建项目,教育领域工程项目投资达到5.73亿元,占全县民生工程投资的26%。特别是倾力回应家长诉求,全力推进“寄宿制改造计划”,在顺利投运新一中的基础上,为3个学校新建宿舍楼,解决了农村家庭学生的住宿问题和家长的就业难题。
“学校新建了宿舍楼,孩子就可以寄宿了,条件还非常好,我就在学校附近箱包厂找了份工作,除了周末陪孩子,平时多挣份钱改善家里生活。”在广灵县箱包制作园区工作的张婷婷满脸喜悦地说。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选择一所学校,不仅要关注其是否具备完善的硬件设施,更要关注它的“软实力”。广灵县围绕满足未来至少10年的教育需求,大力推进“县管校聘”,把159名农村教师调回县城,拿出155个编制用于招聘教师,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县财政每年专列100万元专项经费,强化中小学教师业务培训,组织实施“国培计划”,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广灵中考成绩连年在全市各县区名列前茅,高考本科达线率大幅提升,2022年以来23名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586名学子考入“985”“211”院校。
从“有书读”到“读好书”,从“基本均衡”走向“优质均衡”,广灵县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的教育而流星赶月,凡是有利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事,都要想方设法开“绿灯”。2023年以来,全县累计发放各类助学金、补助金等6175万元。
家门口就业创业 搭建广阔“增收路”
就业连着民生冷暖、万家灯火,是托起“一老一小”更加有“温度”生活的关键所在。
“出门就上班,时间自由安排,工资按件计算,真的是做到了照顾孩子和挣钱两不误。”家住广灵县北道岩村的居民刘中华家距离她工作的箱包制作就业基地只有300米,每月稳定收入3000元,像刘中华一样在家门口从事箱包加工的妇女姐妹目前全县达900多人。
近年来,广灵县坚持聚焦重点群体稳定就业,把促进脱贫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和关心关爱老人、优先发展教育一起抓,针对进城陪读群众,有效利用“帮扶车间”,大力发展箱包加工、柳编制作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探索推广“妈妈岗”等多渠道灵活就业模式,出台《发展手工业拉动就业的实施方案》,凡是在县箱包制作等手工业企业务工一年以上的员工的子女,可凭手工业协会出具的务工证明在县城内学校优先就近入学。此外,县委县政府给予本地手工业企业“一减、五补、两奖、一支持”的政策赋能,每年拿出不低于1000万元支持全县手工业发展,为群众稳定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充分发挥“广灵巧娘”省级劳务品牌优势,吸纳1085名农户从事“巧娘”编织;传承壮大“广灵雕工”传统手工艺,带动300多人吃上石雕、泥塑手艺饭。
“今年的麒麟西瓜丰收了,我的土地流转给园区每亩能收入1500元,另外我在园区种瓜、采摘务工每月还能挣2000元,咱也是产业工人了。”广灵县加斗镇农户蔡建荣如数家珍地盘算着今年的收入。
结合广灵县地处北纬40度黄金种植带和日照充足、土壤富含有机质的独特优势,县委县政府全力做好产业与就业联动大文章,围绕“卖给谁、种什么、怎么种”深耕农业赛道,引导百果园生态链企业按照三期逐步推进总投资3.6亿元的3万亩西甜瓜、水果型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搭建直供“百果园”面向京津冀的销售渠道,项目达效后可吸纳当地农村劳动力1000多人,人均增收1.5万元,同步带动仓储及冷链物流业发展,形成家门口有产业、可就业的“双业”格局。同时,广灵县还不断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持续发挥县级“零工市场”、乡镇就业服务站作用,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开展好“线上+线下”招聘活动,持续健全常态化就业供需对接和精准帮扶机制,实现用人需求、就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聚焦民生所需,办好民生实事,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站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的新起点,广灵县这座幸福之城意气风发地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她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围绕“一老一小一青壮”,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助老服务、推动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发展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教育,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有品质、更为舒心、更加美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本版供稿 文/王亚红 摄影/霍飞飞 李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