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雅敏
今年入汛以来,我市经历多次短时强降雨过程,市城市管理局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把城市排水防涝工作作为今年汛期的头等大事,健全工作机制,加强预警研判,推进排污清淤,提升防治成效,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谋划,完善工作机制。我市成立了城市排水防涝指挥部,编制完善城市排水防涝应急预案,建立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全市组织成立 30支800余人的防汛抢险队伍。前瞻谋划,指派专人对接市气象部门收集分析雨情信息,为及时决策部署提供科学依据,保证“雨未到人先到”。多次开展应急演练,注重演练实效,确保指挥体系运转高效、抢险救援有条不紊。
加强管理,保障排水畅通。针对今年汛期早、降雨强度大的特点,市城管局在上汛前提前部署,开展排水管网清疏、设施设备维护和收水口整治专项行动。管网清淤方面,采取机械与人工相结合的方式,对云山街、友谊北街、文瀛南路等51条道路街巷22余公里下水管网及部分箱涵进行了清淤,确保排水畅通。
同时,为深入贯彻落实全省城市防涝视频调度会议精神,市城市管理局主动对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共同分析研判,联合制定《大同市汛期易积水点位封控导行方案》,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科学高效处置,最大程度降低强降雨天气对城市运行的不利影响,切实做好城市防汛风险隐患排查与备汛工作,全力筑牢城市防汛堤坝,消除安全度汛隐患,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