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治水安民 兴水惠民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轻风送爽。漫步在天镇县南洋河畔,流水潺潺,绿草如茵,处处呈现着一幅蓝天白云、水清岸绿的生态画卷。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水利工作者用攻坚的毅力、改革的魄力,坚持治水兴水,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支撑和水保障。

  保护水资源 守护生命线

  作为全国11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如何加强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始终是一代又一代大同水利人持续研究的课题。近年来,我市坚持“节水优先”原则,出台《国家节水行动大同实施细则》,修订《大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有序推进节水型城市、县域节水型社会、节水型机关建设,促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可持续利用。

  大同地处永定河和大清河流域上游,是京津冀水源涵养的重要区域和生态安全屏障。近年来,我市常态化开展生态补水工作,2017年至2023年,册田水库累计向下游放水14.72亿立方米,其中本地水7.42亿立方米、引黄水7.3亿立方米,有效保障了首都用水安全。

  随着生态补水的持续实施,桑干河、御河等重点河流主河槽水流潺潺、碧波荡漾,水道两旁是茂密的水草芦苇和连片的湿地沼泽,奇珍异鸟栖息觅食、追逐翱翔,绘就了一幅水城交融、人水和谐的生态美景。

  修复水生态 改善水环境

  2023年5月,我市颁布实施了《大同市桑干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大同市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条例》,这是我市深入推进全省“两山七河一流域”生态修复取得的成果。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先后编制了桑干河、御河、大清河、南洋河生态修复与保护规划,绘就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河流生态修复治理蓝图。同时,实施了一批河道综合治理项目,桑干河、御河、十里河干流河道治理全线铺开,唐河、南洋河治理同步推进。经过修复治理的御河城区段河道“河畅、水清、岸绿”,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据悉,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治理河道近300公里,累计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7339.9平方公里。

  喝上放心水 保障水安全

  “政府给安装的自来水管道彻底解决了咱用水难的问题,现在,村民们每天都能喝上干净的自来水啦。”走进阳高县友宰镇兴隆村,村民王利忠拧开水龙头,一股清澈的水流涌了出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彻底解决了全市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5年—2020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4.61亿元,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了1379个村、116.09万人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进入乡村全面振兴阶段,我市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成果,对全市农村饮水工程持续组织“回头看”。深入开展农村供水保障提档升级行动、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和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推动城市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建立合理水价形成和水费收缴机制……一系列有力举措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水支撑。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农村供水工程1616处,设计年供水能力1.54亿立方米,农村饮水安全达标率100%、集中供水率达到98.45%、自来水普及率达97.55%,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得到全面提升。

  推动“河长制” 实现“河长治”

  在全国第五届“守护幸福河湖”短视频公益大赛中,我市参赛作品《河长蔺新春》荣获二等奖,是我省唯一获奖作品。这个通过融媒体讲述的幸福河湖故事,也从另一层面反映出我市河长制工作取得的成效。

  自从2017全面推行河长制以来,我市在全市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106条河流,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党政领导主抓、主干、主责的河长体系,“河长+河长助理+河警长+巡河员”上岗履职,构建了“河长领治、上下同治、部门联治、水陆共治”的工作格局。

  我市先后出台了《大同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和《大同市进一步深化河长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县主要河流编制了“一河一策”“一河一档”,同时组织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河流“四乱”问题常态整治等工作,不断提高管河治河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市河流面貌持续向好发展。

  防水旱灾害 筑安全屏障

  水旱灾害防御工作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社会和谐稳定,是我市水利工作的“重头戏”。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水工程防洪抗旱调度为核心,强化水旱灾害防御行业管理”的总体思路,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建立健全了市、县、乡、村四级防汛抗旱防御体系,重点完善了10个县区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防治区面积达7810平方公里,对全市121个自动雨量站、40个自动水位站和9处监测预警平台加强维修养护,充分发挥其防洪预警预报作用。

  同时,我市持续推进实施水库除险加固、小水库建设以及中小河流治理、防洪能力提升、山洪沟道治理等工程,不断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切实提高防洪减灾能力;加强抗旱服务组织和水源工程建设,千方百计扩大浇地面积,尽可能降低农作物旱灾损失。

  建现代水网   谋兴水利民

  通水系、建水库、治河道、固堤防……2023年9月,我市被选定为国家第一批市级水网先导区以来,全市水利系统尽锐出战、迅速行动,加紧推进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倾力打造市级水网先导区“大同样本”,全力打通水网“最后一公里”。

  为全面推进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我市先后印发《大同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2022-2035年)》《大同市现代水网先导区实施方案》,10个县级现代水网建设规划同步编制完成,“1+10”水网规划体系全面建立。万家寨引黄北干支线和水神堂城头会泉域保护及水源置换工程2023年开工建设,天阳盆地地下水置换工程隧洞即将全线贯通,阳高县守口堡水库于2023年9月主体工程完工并下闸蓄水试运行,浑源县王千庄水库正在紧张施工……随着一项项重点骨干水网工程顺利推进,全市水网先导区建设正在全面提速。

  据悉,按照大同市现代水网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拟定2023-2025年先行推进实施4大类59个项目,计划完成投资80.27亿元。截至目前,已实施48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8亿元。

  【记者手记】

  治水保安澜,兴水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水利发展硕果累累: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河湖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水利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越来越多的河流恢复生命,越来越多的流域重现生机,人民群众因水而生的获得感、幸福感也不断增强。当前,我市紧紧围绕“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战略,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全面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继续强化治水兴水使命担当,扎实做好各项水利工作,奋力谱写大同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画刊
特色产业“多点开花” 乡村振兴“丰景独好”
涵养清廉家风 树立浩然正气
图片新闻
广灵县青年党员示范培训班开班
我市4名少先队员荣获佳绩
新荣区“三绿”并举绘就国土绿化新图景
灵丘首期“青年之家·青年夜校”开课
普通话水平测试今起报名
治水安民 兴水惠民
跟着“悟空”打卡市区明代古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