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省委赋予大同的“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重大使命,大同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使命担当,提出深耕“四大赛道”,实施“四步走”战略,奋力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作为最早进入大同的股份制银行之一,立足大同、服务大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挥兴业银行特色优势,在服务数字经济、助力绿色转型方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在“四大赛道”领域深耕细作,初步取得成效。从2023年至今年8月末,累计投放资金220亿元支持我市经济发展,其中,投放21亿元支持我市秦淮、中联等数字经济IDC企业,占到大同市所有银行IDC行业投放贷款总额的83.3%。投放风电光伏等新能源贷款7.15亿元,投放医药制造、畜牧养殖、文旅餐饮等行业贷款2亿元,均居当地股份制银行前列。
抢抓数字经济大好机遇 举全行之力服务数字经济
近年来,大同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经济转型的重点方向,强力推动数字产业全链条、集群式发展,加快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数据、输算力”转变,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绿色能源数据中心集聚区。在此背景下,秦淮数据集团环首都·太行山能源信息技术产业基地、中联绿色大数据产业基地、京东集团灵丘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基地等一批数据中心相继落地大同。2023年以来,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举全行之力全力支持大同市数字化产业发展,积极解决秦淮、中联、秦云等IDC头部企业融资需求,累计授信达到45亿元,已投放贷款21亿元,对IDC行业的贷款投放金额占大同市银行业的83.3%,是大同市银行业中发放贷款最多的银行,为大同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
专人专班,倾力服务。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银行的支持。兴业银行大同分行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和监管部门关于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号召,深刻认识到IDC产业未来大有作为。为了深入研究了解IDC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高效解决企业的融资需求,更好地服务IDC企业,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专门成立了服务新经济专班。明确由行长挂帅,分管副行长参加,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并邀请兴业银行总行的行业专家任顾问,构建起了“行领导+风险经理+产品经理+客户经理”四位一体的专班运作体系,为持续跟踪项目进度,挖掘业务机会,完善一揽子综合服务方案奠定了扎实基础。
上门入企,主动出击。IDC企业的总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兴业银行大同分行的领导主动出击,前往这些企业的总部上门服务,同时在上级行的支持协助下,用真诚和韧劲取得了几家IDC企业总部的合作许可,2023年4月,该行成功收获了支持我市IDC优质企业的第一单,为秦淮灵丘项目第一期提供贷款6.3亿元。
阳高县中联云港项目也是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全力支持的IDC项目,在了解到企业的资金需求后,兴业银行大同分行的项目专班立刻启动,梳理构建项目跟踪图,迅速同步开展各项工作,从上门调研、报送审批,到授信批复仅用了7个工作日。高效专业的服务效率最终得到了企业方的认可,随后几轮合作下来牢牢锁定了主办贷款行的位置。
在2023年4月22日大同市举办的“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政银企业项目对接会上,作为31家参会省级金融机构之一,兴业银行和中联云港现场签署了17亿元的合作协议。会后,兴业银行大同分行扛牢使命担当,积极主动作为,第一时间深入企业,送资金上门,目前投放贷款已经达到12亿元,企业第七期、第八期工程均已经顺利完工,是项目对接会后资金落地率较高的银行之一,为大同市政府重点项目的扎实推进和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进入2024年,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对我市数字经济的支持再上新台阶。经过几年连续跟踪营销,兴业银行首期4亿元贷款已经源源不断投向了天镇县的秦云基础BCI Group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目前,BCI Group正推进建设广灵、灵丘、天镇、平城四个区域的超级能源综合体项目。
发挥兴业绿色银行优势 汇全行之智助力绿色转型
兴业银行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是国内绿色金融的领先者与积极践行者,兴业银行大同分行深入贯彻总行“寓义于利,由绿到金”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积极践行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担当,持续优化授信授权政策,围绕碳金融领域不断加强绿色金融服务创新,助力我市新能源产业发展。
创新产品,解决企业无抵押贷款难题。供热供暖的民生工程,容不得半点马虎。2023年初,我市3家供热公司在疫情之后需要资金快速恢复生产,但企业又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工作人员上门调查后,基于企业良好的财务状况和过往信用,提出了用企业排污权作抵押发放绿色融资贷款的创新模式。2023年5月,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为左云县某供热公司及大同市云州区、开发区的两家供热公司办理了排污权质押流动资金贷款业务,共计6000万元,该笔业务为该行首笔排污权质押贷款业务,为企业贷款融资拓宽了渠道。
牵线搭桥,促进光伏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左云县和云州区两家光伏企业分别是我市引进的重点新能源项目。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利用这两家企业总部均为兴业银行已合作的授信客户的有利机会,组织人员多次赴这两个项目总部联系,向企业讲解大同市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并表达兴业银行大同分行愿意为项目落地提供配套资金支持的真诚愿望,打消了企业投资顾虑。最终该行分别为这两家企业投放贷款2.04亿元和2.4亿元,目前项目运营顺利,两个项目全年发电量近1.8亿度,每年节约煤炭5.9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41万吨。
开花结果,新能源领域融资支持效果显著。截至今年8月末,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已累计投放新能源贷款7.15亿元。未来,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将继续践行绿色金融发展理念,聚焦“双碳”目标深耕细作,不断创新,推出更丰富多元、更契合市场需求的绿色金融服务,进一步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力度。
扎稳服务实体经济根本 赋全行之能深耕“四大赛道”
2023年以来,兴业银行大同分行紧紧围绕大同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部署,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指示精神,真抓实干。2023年至今累计投放贷款近220亿元,其中在重点支持同煤系客户之外,对包括数字经济在内的我市“四大赛道”科技、能源、农业、文旅消费都进行了大力支持。
成立民企服务工作组,专营团队高效落地。为了响应市委市政府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要求,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专门成立了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小组,由行领导担任组长。成立专营的普惠金融部为民营企业融资专营团队,配备6名员工高效解决企业融资需求。同时,辖内5家支行均安排了1名资深客户经理担任服务民营企业融资专业顾问,第一时间解答民营企业客户贷款咨询,形成了民营企业服务工作小组、普惠金融部、支行融资顾问多层级全方位工作体系,每周、每月定期开会,下发明确工作目标和沙盘,定期赴大同各县区拜访客户,跟进业务进展,确保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落到实处。
支持文旅消费餐饮行业,助力城市品牌塑造。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在梳理大同市头部餐饮企业过程中,了解到大同市某知名餐饮企业正在扩大经营规模,有融资需求。了解到企业有融资需求后,兴业银行大同分行行长亲自拜访企业负责人沟通交流,了解贷款需求具体情况,安排专业客户经理对接,为业务办理开通绿色通道,投放贷款2000万元,解决了企业的资金需求,确保了企业的新门店如期开业,为大同餐饮业丰富服务餐饮品种提供了有力保障。
去年7月,我市一家成立20余年的连锁企业因扩大生产需要新上一批烘烤设备,但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兴业银行大同分行了解到实际情况后,专门设计了依靠企业现金流结算为依据、发放信用贷款的授信方案,并邀请太原分行审批人员专程到企业调研,对企业的经营能力予以充分认可,及时发放信用贷款500万元,解决了企业燃眉之急。
支持农业类重点民企,促进畜牧业全产业链升级。牧同乳业是大同市地方重点民营企业,兴业银行大同分行2023年为牧同乳业系列3家企业完成3000万元活体牛质押普惠贷款续贷,并随后又再次为其中2家企业办理线上“政采贷”各1000万元,累计为牧同乳业系列客户办理贷款5000万元,进一步加强了对涉农小微企业和新型农业主体的信贷支持。
支持现代医药类企业,推动现代医药快速发展。某医药企业是我市新成立的上市后备公司,引进了全国医药行业先进人才作为企业管理层,按照上市公司标准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在了解到企业需要扩大经营规模、为上市作准备需要融资的情况下,兴业银行大同分行积极联系企业,开通绿色通道,高效地办理了流动资金贷款1000万元。截至目前,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已经发放贷款近3亿元,支持了我市多家民生消费企业发展,为我市打造康养宜居城市和文旅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
下一步,兴业银行大同分行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大同市“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战略部署,深耕“四大赛道”,坚持服务地方经济不动摇,坚持产品创新不止步,坚持普惠金融不懈怠,在贷款审批上开通绿色通道,为大同市实现“奋斗两个五年、跨入第一方阵”的总目标贡献兴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