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稻蟹共生”迎来双丰收

□ 本报记者 苑捷

  金秋十月,位于灵丘县武灵镇南水芦村的有机稻蟹基地迎来丰收景象:颗粒饱满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肥美的螃蟹在稻田里觅食,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的画卷徐徐展开。

  据悉,该基地实施面积400亩,由灵丘县裕兴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生产,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市绿色食品办公室、灵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进行指导,今年首次尝试“稻蟹共生”模式。“今年稻子长势良好,亩产预计在500公斤左右,每亩稻田还可产50公斤左右螃蟹,平均每公斤价格在60元至80元,这样算下来,每亩稻田收益可达1万多元。”合作社负责人高阳介绍道。

  “稻蟹共生”即种植水稻的同时在稻田中养殖螃蟹。禾苗为蟹提供生长环境,蟹能除草、灭虫,减少农药喷洒和饲料投喂。蟹的活动又能松土、活水、通气,其排泄物还可增肥,提高稻米质量,纯绿色无公害,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这一创新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今年以来,在武灵镇政府大力支持和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指导下,合作社通过政府扶持、科研支撑、试点推动、农民参与等方式,深入推进稻养蟹、蟹育稻,形成良性生态循环。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李有权表示,将依托唐河丰富的水资源,进一步推广和扩大“稻蟹共生”面积,将其打造成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富民产业,以产业兴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要闻
习近平向2024年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世界知识产权大会致贺信
坚持政治引领 强化使命担当 埋头苦干实干 提升战略导弹部队威慑和实战能力
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会暨深化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九次专题会召开
华阳高性能碳纤维项目全力向年底试车目标冲刺
传承古都历史文脉 弘扬文物时代价值
“稻蟹共生”迎来双丰收
市博物馆项目入选全国文博社教 宣传展示活动百项创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