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3版 上一版  下一版

别开生面的大能炭素职工座谈会

高旭东

  去岁仲秋,为丰富《大同工业史》和本企业史料,大同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炭素分公司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职工座谈会。

  从时间节点看,这次座谈会适逢其时。始建于1942年、前身为大同市炭素厂的大能炭素分公司,是一家饱经历史沧桑、经受市场经济大潮洗礼仍“活”在当下的国有控股企业。在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起步之年的2020年,晋能集团“瘦身健体”,将所持大能炭素分公司80%股权移交大同市国资委,曾任市炭素厂副厂长、供职晋能集团的杨云山临危受命担任董事长。面对从2019年起国内炭素市场产能过剩、销价大跌的严峻挑战,杨云山咬紧牙关,带领“大炭人”苦战3年多,一路披荆斩棘,一举扭转了企业大幅度亏损的局面,唱响了保生存、保稳定、保效益、保工资、促发展的国企“争气歌”,厂容厂貌和职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杨云山董事长对编写本企业史的工作极为重视,组织了工作专班,并特邀《大同工业史》编纂人员参加此次座谈会。

  从参会职工的构成看,颇有代表性。既有退休老领导、老工人,又有在岗职工、中层干部;年龄最大的是87岁的原厂财务科长薛雄,高欣明、索太原老厂长都年逾七旬,“炭二代”“炭三代”年龄最小的也已近天命之年。

  从与会职工的讲述看,“淘”到了不少好故事。薛雄老人说:“1960年我刚来厂时,厂里没有电,大伙儿点个煤油灯,50多人睡大通铺。车间是一个山坡从上到下依山而建,从第一道工序到第九道工序,俗称九阶楼。生产就是先将采集下的石墨石头破碎,再用碾子粉碎,人工筛;然后把料倒进炒菜用的大铁锅里用铁铲炒料,没有测温设备,就边炒边品尝;最后是浮选,用木板把水池中漂起来的鳞片浮选上来。当时厂里的生产工艺非常落后,生产环境又黑又脏,在车间谁是谁根本认不出,全是‘黑人’……”薛雄的老伴燕淑贞给座谈会拿来了她已出版的自传《平凡的人生》,这部20万字的作品是与新中国同龄的她在2019年克服自己左眼失明、右眼视力仅0.2的困难,一字一句历时10个月写出来的。书中记载了她1967年就随丈夫来到厂里工作的许多亲历事、感人事。退休女工成了“作家”,这在大同工业界很罕见。索太原老厂长的老伴、72岁的刘秋香左衣袖是空的。那是1976年9月当厂化验员兼团委书记的她在压型车间参加劳动时因工伤断臂,但她身残志坚,仍然是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三角债”困扰着企业,那时她任厂驻太原办事处主任,一次她冒着大雨去太钢催款,下公交车时摔倒在地,她满身泥泞、一瘸一拐地去了太钢,太钢领导被她的敬业、执着精神深深地感动,当即开出了巨额支票,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座谈会上,这位曾荣获“新长征突击手”“三八红旗手”“学雷锋标兵”,被省经贸委荣记一等功的“老先进”说:“我18岁进炭素厂,我对厂里的一草一木都深有感情,炭素已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盼望我们厂的明天会更好!”52岁的“炭三代”李哲峰讲述:他1987年厂里招工进厂,先在压型车间当工人,下班时脸黑得连自家养的狗都追着他咬。第二年调石墨化配电室当学徒工,厂里进行电气自主安装,因他是“新手”不让上阵,他就在老师傅身边看,边看边琢磨。他家就在厂区附近,为了学技术,他一个月没回家。他说:“我当压型车间主任,每天都压力山大,生怕干不好工作,受父辈责骂。压型车间近3年已把2000多吨压型废料、1000多吨焙烧废品、700多吨细料全部‘吃’成了产品,压型成品率高达84%,全厂成品率提高到76.6%,比国内同行业高出2%。”

  这次座谈会后,《大同炭素历史沿革(1942-2023)》很快完成,完全符合《大同工业史》编委会提出的“见史、见人、见事、见产品、见文化”的要求,图文并茂,成为编写企业史的模板。《大同工业史》编委会将该模板和“大同工业史编纂·企业提供史料提纲”发给了许多企业,作为参考。

  尽快收集、挖掘、编写企业史料,要有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这是对大同工业历史、对本企业历史,又对本企业职工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尽责的一种表现。

  首先,领导重视是关键。目前,大同新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大同云冈酒业有限公司、大同市煤气化总公司等企业史料也已完成,同药集团等企业正在编写。由于前些年企业主管机构变更、保管不善等多种原因,我市不少破产、关闭的地方工业企业史料已遗失。市恒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对近年已接收管理的200余户破产、关闭企业正在提供表格化名单。人民银行大同市分行张龙龙行长高度重视《大同工业史》“金融在大同工业发展中的作用”这一重要篇章史料收集、编纂工作,今年6月,人行市分行首次召开金融机构“工业史”史料搜集工作推进会,历时近两个月,已形成阶段性成果7篇共11.76万字。

  其次,应开好老职工座谈会,发挥老职工座谈会的辐射功能。今年8月1日,在《大同工业史》编委会所在地平城书院召开了市毛皮制革厂历史回顾座谈会,原副厂长张世荣和曾在该厂工作过的市审计局原科长钱源、农工党大同市委原驻会副主委杜静萍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忆往事,话今昔,表示要为收集、挖掘、编纂本企业史料作贡献。会后钱源两次给平城书院送来该厂的15幅老照片和他写出来的该厂部分史料。今年8月8日,人行市分行张维副行长和该行有关编纂人员在平城书院参加“金融在大同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座谈会,了解到大能炭素职工座谈会的情况,表示要通过金融机构老职工座谈会的形式,让“活化石”的故事呈现出来,进一步挖掘、丰富相关史料。

  再次,对这项工作,非得有情怀的人来做。今年夏季,曾任大同糖厂办公室主任、已退休的闫卫星冒着酷暑,给平城书院送来他整理出的上万字的本厂史料;今年秋雨绵绵,年逾八旬的原云啤集团董事长李殿钦冒雨把他保存多年的企业史料捐给平城书院。这种关心《大同工业史》编纂和本企业史料编写的炽热情怀令人感动。

  已完成的企业史料,既可为《大同工业史》编纂提供更加丰富的史料,又可留存在平城书院已数据化的“大同工业文献库”,为大同工业留下一笔可供研究、留史存志的永久财富,这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

  “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同工业史》编纂是有“时间表”的,那些对《大同工业史》编纂需要企业提供史料行动迟缓甚至无动于衷的企业,应当抓紧编写,迎头赶上。期盼更多的有识之士继续关心、大力支持《大同工业史》编纂工作,让大同的第一部工业史书早日问世!

  (《大同工业史》编纂办公室供稿,欢迎社会各界赐稿,来稿请发至平城书院邮箱:pcsy22@163.com)

 
     标题导航
~~~王祥夫
~~~子安
~~~
~~~左世海
~~~栗培林
~~~陈翠平
~~~张谟
~~~郭继生
~~~溪山清远
~~~
~~~高旭东
   第01版:要闻
   第02版:要闻
   第03版:云冈副刊
   第04版:要闻
斑竹记
故里草木深
秋润山峦(中国画)
落叶自述
晚秋遐思
又逢霜降
晚秋
野秋
甲辰深秋
秋实(中国画)
别开生面的大能炭素职工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