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纪元元) 11月1日,记者从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地市系列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大同市将加快能源优势向算力优势转化,努力推动产业形态由“瓦特”变“比特”,经济增长方式由“输煤炭、输电力”向“输算力、输服务”转变,加速建设全国有影响力的环首都核心算力城市。
近年来,大同市充分利用区域、气候、能源、链路等优势条件,将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抓手,乘“数”而上、全“数”前进。从2018年首次引进秦淮数据项目开始,大同市已成功引进秦淮、中联、京东、抖音、山西秦云基础等5家全国数据中心龙头企业,累计建成标准机架约23.4万架,投运服务器55.8万台,预计今年用电量将突破40亿千瓦时。2024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报告中,大同市城市算力分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同时,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引进服务器制造、制冷设备、配电设施等上游产业,秦云基础、中联联志、宁畅等行业龙头企业均已在大同市落地建设生产线,具备服务器规模化供应能力。
今年5月24日,国家数据局公布承担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的城市名单,大同市位列其中。作为全国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这一重任为推动大同市由“能源之城”向“算力之城”转型新添“胜算”。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一座城市发展活力强不强、后劲足不足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数字化不断加速,传统产业的就业吸附能力持续降低,但与此同时,数字时代也带来了如数据标注、清洗等诸多新兴劳动密集型行业。为把数据标注产业打造成稳就业、促就业的有力抓手,大同市抢抓机遇,提前布局数字服务新业态,通过行业标准的建设、制定出台专门扶持政策、强化技能培训等多措并举,已形成集标准制定、技能培训、市场主体、产教协会于一体的完整产业生态,累计带动超过2万年轻人就近就地就业,成功入选“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
下一步,大同市还将围绕“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任务,不断扩容、提质、赋能——力争将标注数据规模拓展到1770TB,行业高质量数据集8个以上,带动标注、建模从业人员3.5万人以上;推动整个业态由数据呼叫、数据标注等基础岗位为主,加快向数据审核、数据清洗、数据建模和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等高技术岗位延伸拓展,全力提升产业发展能级;以高素质数字人才队伍为数字产业链延伸赋能,积极推动算力中心、服务器制造等产业主体加快向大同市集聚;为智慧城市建设赋能,持续拓展数字服务应用新场景,高质量完成“国家级数据标注基地”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探索“以产业带动就业,以就业赋能产业,产业就业双向驱动”的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