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蓝莓“开花结果” 产业落地生根

□ 本报记者 宋芳 通讯员 周振宇

  走进阳高县沃林现代农业高新产业园日光温室大棚,数字屏实时显示环境参数,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数智化信息系统全方位管控,一株株蓝莓种苗在基质土里茁壮生长。

  “阳高县光照资源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发展蓝莓产业的自然条件优越。”园区技术总监刘艳鹏介绍,阳高县距离北京、天津较近,运输成本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也有利于蓝莓产业规模化发展。

  优越的条件只是蓝莓扎根阳高的先决条件之一,蓝莓开花结果的背后,是阳高县聚焦设施农业,采用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蓝莓品质,以标准化、产业化、数字化的发展模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今年4月,阳高县沃林现代农业高新产业园开始建设,仅3个月时间就完成了项目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阳高县现代农业发展中心主任吕海向记者介绍项目的进展情况。他说,项目分两年三期建设完成,一期已建成大棚50栋,种植面积160亩,二期、三期建成后,最终会形成千亩基质蓝莓园区,该园区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单体基质蓝莓种植园区。园区内大棚采用行业领先的零耗能日光温室大棚,在冬季零下28摄氏度低温情况下棚内温度仍然可以控制在15摄氏度以上,且没有任何加温成本,棚内温度控制均衡,确保了蓝莓生产的稳定性和果肉品质。

  “在品种选育方面,园区引进澳大利亚和智利授权的专利品种,从中筛选出适宜阳高县规模化种植的品种。”据刘艳鹏介绍,在水肥管理方面,使用以色列耐特菲姆精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进行农事作业,并运用数智化信息系统进行全方位管控,确保每一株蓝莓吸收到的水肥一致。

  园区负责人李国良向记者介绍,一期定植的蓝莓将从12月陆续开始采摘,一直持续到第二年5月,鲜果直供京津冀,有效填补了北方市场冬春季高端水果供应的空白。从田间到“舌尖”,涵盖蓝莓生产各环节,年产值可达5000多万元,能带动周边1000余村民就业。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综合
   第03版:要闻
   第04版:要闻
   第05版:综合
   第06版: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第08版:地产
全力救治伤员 依法严惩凶手 加强风险源头防控 严防发生极端案件
坚持党建引领 提升治理效能 抓实产业振兴 持续夯实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基层基础
蓝莓“开花结果” 产业落地生根
办好民政实事 绘就幸福底色
大同好粮在全国博览会上绽放光彩
我省将举行2025年“新高考”适应性演练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图片新闻
“礼赞新中国 逐梦新时代”全市群众文化活动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