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大同市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
70年前的这一刻,历史永远铭记——
1954年6月30日至7月4日,大同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胜利召开,189名人大代表肩负全市人民的热切盼望齐聚一堂,共商大同发展大计。民主法治的“大同篇章”自此开始书写。
奋斗不止,步履不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1981年3月24日至31日,大同市举行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依法选举产生了大同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从此,我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和人大各项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时期。
70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枝繁叶茂、历久弥新,我市民主法制建设开出绚丽之花、结出累累硕果。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高质量推进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交出了一份不负市委重托、无愧人民期望的答卷。
高举旗帜 紧跟核心 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
历届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政治机关定位,始终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摆在第一位,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人大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依法履职中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加强理论学习,筑牢思想根基,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等,切实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把准发展方向,系统谋划工作,认真执行党的领导各项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把人大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完善党领导人大工作的制度,定期听取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研究解决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一府一委两院”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领导作用,对重点工作、重要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和系统谋划,对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主动及时向市委请示报告。市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开展代表、对外交往、新闻宣传等工作,都自觉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贯彻市委部署,忠实履职尽责,凝智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市委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历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把人大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全市改革发展进程中谋划推进,找准定位、发挥优势、主动融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贡献了人大智慧和力量。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聚焦市委转型“四步走”战略目标和“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重大部署,认真谋划开展人大工作,先后制定《大同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条例》《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等,听取审议“一府一委两院”报告,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调研,作出《关于支持和保障融入京津冀、打造桥头堡的决定》《关于全方位推进我市农业“特”“优”发展的决定》等,组织代表围绕深耕“四大赛道”调研视察,建言献策,提出高质量意见建议113件535条……一部部法规、一次次监督、一项项决定、一件件建议与市委中心工作同步同力,与全市改革发展要求同向而行,凝聚起磅礴发展之力。
注重质量 突出特色 坚持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制定地方性法规105件,其中修改91件(次),废止36件;作出决议决定134件,废止2件……从第八届到第十六届,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耕立法工作,持续丰富大同现代化建设法治供给。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多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不断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地方立法工作,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立法工作格局,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及广大人民群众关切,积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法质量不断提高、立法数量大幅增加、立法体系日趋完备,我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保障不断夯实。
围绕重点领域,突出地方特色,以 “小切口”立法构建法治“大格局”。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历史文化保护、生态文明建设、城乡建设与管理等立法权限,制定了多件“小切口”法规,取得了良好立法效果,逐渐探索出了一条“小切口、有特色”立法的大同实践之路。近年来,围绕文物古迹等抓好保护类立法,就云冈石窟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展法规废旧立新和修订工作;相继制定《大同古城保护条例》,修改《恒山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制定《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助力我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围绕全域生态保护抓好环保立法,及时制定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三年立法计划,推动土林、火山群、泉域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立法成果落地;修订《大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为水资源保护利用提供法治保障……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抓好管理立法,先后对电梯安全监管、文明行为规范、农村自建房屋质量管理等方面制定法规,推动市域治理取得新成效;制定《大同市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条例》,推动地下空间统筹开发和有序利用;推动制定《大同市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大同市档案管理办法(修订草案)》等,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坚持民主立法,创新工作方式,以全过程人民民主赋能法治建设新活力。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树牢开门立法理念,开展广泛深入的立法调研,推动人大代表深度参与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深入拓展立法意见征求的范围和维度,不断提高地方性法规的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多年来,直接深入法规落实的基层一线,就《大同市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等进行实地调研掌握实际情况、了解突出问题、听取群众声音。主动学习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赴广西、贵州等地开展《大同市促进博物馆发展条例(草案)》立法调研,提高立法高度和质量。设立并发挥6个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聘请20名法律专家,建立立法研究咨询制度,成立人大代表法制专业小组,提升立法专业化水平。组织400余人次各级人大代表参与立法的起草、修改、调研和审议工作,确保在立法工作不同阶段,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全链条民主立法方式,先后制定了《大同市湿地保护条例》《大同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地下空间规划管理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强化宪法意识,做实立法宣传,以法治精神助推法治大同建设提升效能。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保证宪法法律全面有效实施的重要作用,认真落实宪法宣誓制度,组织开展22批次宪法宣誓仪式,进一步增强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观念。抓好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依法审查规范性文件103件,不断提升备案审查实效,切实维护法制统一。及时对外发声,加强立法宣传,先后召开18次法规颁布实施新闻发布会,宣传解读桑干河和大清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电动车管理等8部法规的宗旨理念和实践目标,推动形成“宣传先导、示范引领、责任落实、指导落地”的立法后落实机制。制作《为长城穿上法治盔甲》《区域协同立法,保护桑干生态》等5部立法专题宣传片,在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得到点赞好评,使立法过程转化为普法宣传过程。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增强监督实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能。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鲜明特点。
多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监督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寓支持于监督之中,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痛点”、改革攻坚的难点和群众意见集中的热点,“点对点”进行调研、“小切口”开展监督,奔着问题去、追着问题查、盯着问题改,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凝聚合力、增添动力。近三年,听取审议专项工作报告58项,开展满意度测评48项,检查25部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开展调研46项等,切实推动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聚焦经济工作,强化靶向监督,助推全市高质量发展。近年来,审议批准我市“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并听取审议“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报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顺利实现。强化计划和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听取审议财政计划和审计工作报告等,依法管好财政资金。制定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工作五年规划,听取审议国有资产和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报告,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法治化、规范化。调研重点项目建设、清理隐形壁垒规范审批事项情况等,检查民营经济、创新驱动发展等法规实施情况,推动市委重大决策落地落实。开展振兴工业经济、数字经济发展、文旅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题调研,提出一系列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助力我市经济振兴崛起。
聚焦“三农”工作,深入一线监督,助力农业赛道提速提效。围绕全市农业八大特色产业,组织代表进工厂车间、入田间地头实地视察,向市委提交专题报告,助推“阳高红”“大同黄花”“广灵小米”等品牌叫响做优。开展全市农村“颐养工程”实施情况专题调研,推进农村养老工作。开展《乡村振兴促进法》执法检查,调研全市设施农业发展情况、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工作情况,推进农业强市建设。开展农产品市场销售情况专题调研,学习考察柳州螺蛳粉等产业发展情况,推动打造京津冀特色农产品绿色供应基地。开展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促进林业增效、林农增收。专题视察黄花产业发展情况,推动我市黄花产业做大做强。
聚焦生态环保,持续发力监督,守护蓝天碧水净土。听取审议市政府历年全市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并进行满意度表决,确保环境保护的重要制度、措施、责任落实见效。对全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进行专题调研,检查《大气污染防治法》《山西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大同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实施情况,就《大同市水污染防治条例》贯彻实施情况开展专题询问,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检查《大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推动解决影响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的突出问题。
聚焦监察司法,创新工作监督,促进社会高效治理。围绕司法体制改革,就全市公安派出所建设、执法规范化建设、法院行政审判和执行、检察院法律监督、法律顾问制度落实、人民调解等工作进行专题调研,听取审议相关工作报告,推动法治大同建设。落实宪法和监察法规定,听取审议市监委关于依法正确行使职权、推进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情况的报告,依法有序支持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完善转办群众信访事项工作机制,促进人大机关改进工作、依法履职。
聚焦社会民生,精准开展监督,推动群众生活品质提升。针对人民群众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创业就业、义务教育“双减”、民办教育、供热工作等专题调研,听取审议医保、中医药、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情况等报告,专题询问全市医改工作情况,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推动群众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上取得新进展。对食品安全、物业管理、养老服务等方面开展监督,督促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拓展民生工程普惠面。跟踪督促历年市政府10件民生实事项目,确保所有项目按期全部完成,不断提升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专题调研,对《文明行为条例》实施情况进行执法调研,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完善平台 创新举措 深化代表工作汇聚磅礴力量
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人大代表是听民声、聚民意的重要桥梁。
近年来,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和改进代表工作,支持和保障代表更好依法履职,听“民声”、纳“民意”,让改革发展与百姓期盼同频共振,聚“民智”、解“民忧”,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健全履职机制,做优服务保障,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为更好发挥人大代表主体作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积极探索建设闭会期间代表履职机制平台,不断拓宽民意表达渠道载体。深化主任会议成员联系县(区)、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推行定期接待制度、代表议政制度、调研视察制度。根据职业、专长将300余名市人大代表分为7个专业小组,组织邀请代表参加立法调研、执法检查、民生实事督办,通过座谈咨询、听证协商等形式,充分征求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保证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实到人大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
完善履职平台,畅通民主渠道,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有困难找人大代表,他们会帮忙。”“有意见到人大代表联络站反映,有人会处理……”人大代表联络站拉近了代表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成为了群众家门口的“民意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把代表联络站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强化规范化建设、实效化运行、特色化打造。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形成“大道致远,同心联民”工作品牌,2023年圆满承办全省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会议。截至目前,推动县乡共建成代表联络站142个、联络点380个,全市7600余名五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站,实现了地域全覆盖、人大代表全覆盖。为进一步建好用好代表联络站,市人大常委会探索推行“五进站”机制,即刚性进站、科学进站、联系群众进站、以问题为导向进站、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进站,推动代表进站履职常态化,实现联络站人常在、灯常亮、事常办。近年来,五级人大代表进站接待群众2.4万余人次,听取意见1.6万余条,切实推动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创新履职举措,深化代表活动,不断提升代表履职水平成效。“通过!”在2024年3月24日举行的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市人大代表票决出市政府2024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这是继2019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后,第6年票决民生实事项目。多渠道广泛征集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事项,由代表在人代会上票决,让政府干的和群众盼的精准合拍,形成了“群众提、代表点、政府办、人大督”的工作模式。6年来,先后实施了老旧住宅小区无物业服务清零行动、创建智慧康养示范社区、培训数字服务业劳动者10000人、叫响“云中声谷”产业品牌创造相关就业岗位5000个、施划8000个错时错峰停车位(带)、设立100处环卫工人休息室等民生工程,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得以兑现,一幅幅写满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民生画卷徐徐展开。
保障履职成果,办好意见建议,有力有效推动各项工作改进。人大代表提出建议,是参加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形式,是宪法法律赋予代表的重要职责。办好代表建议,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体现,是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支持代表依法履职的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督办、分管副市长领办、人大专工委促办、政府办公室催办、政府各部门承办的“五办联动”机制,推动代表建议高质量落实办理,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数字产业集群、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人才引进政策等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纳入规划实施,从乡村振兴到生态建设,从科技创新到民生保障,一批事关大同改革发展和群众切身利益的代表建议已经转化为推动相关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举措和成效,真正做到了办好一件代表建议,解决一个方面问题,促进一个领域工作。
守正创新 强基固本 推进自身建设提升履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鲜明揭示了人大常委会机关的本质属性和新时代的职责定位,为新时代新征程人大自身建设指明了方向。
市人大常委会牢牢把握“四个机关”定位要求,持续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等,不断提升常委会组成人员依法履职能力和机关服务保障水平,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坚持强化政治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全面加强常委会党组、机关党组和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增强各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发挥党员干部、党员代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善法为民”党建品牌创建,为更好依法履职打下了坚实的思想、政治、组织基础。
突出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深入开展“六治”作风大整顿,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积极推进清廉人大机关建设,良好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紧紧围绕制度建设,不断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特点和需要,完善常委会运行机制,修订常委会议事规则、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等相关制度60余项,强化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保证各方面工作有章可循、依法有序、务实高效开展。
牢牢聚焦能力建设,围绕学习宪法法律和相关专业知识等组织开展履职能力提升培训,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上下深功、在强化改革创新能力上下硬功、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上下真功,干事创业氛围更加浓厚。
讲好人大故事,加强和改进人大新闻宣传工作,管好用好“一网、一号、一刊”,深化与新闻媒体合作,组织开展了“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创新谈”研讨活动、“三晋人大代表采风行”大同活动,连年制作《议案建议追踪》电视栏目,全方位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过程报道人大履职实践,大同人大工作的传播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70年砥砺奋进,70载春华秋实。按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的回放键,展开的是一幅幅助力发展的生动画卷,呈现的是一幕幕笃定前行的奋斗历程,奏响的是一曲曲履职为民的昂扬乐章。
凝心聚力勇担使命,踔厉奋发再启新程。当前,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正昂首迈步新征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矢志不渝坚持好、完善好、运行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努力开创新时代全市人大工作新局面,为我市实现“跨入第一方阵”总目标充分发挥人大作用,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大同篇章贡献更多人大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