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 02版 上一版  下一版

金家湾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宋芳 见习记者 郭凡
图为平城区金家湾村干净整洁的街道。

  “村子建设得越来越美,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好啦。”金家湾村村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村子的大变化。平城区最北端的金家湾村,曾是默默无闻的小村庄,运用“千万工程”好做法好经验,如今,乡村面貌焕然一新。在这里,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业产业蓬勃发展,基层治理创新实践,无不让人感受到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

  记者走进金家湾村,新修的道路如黑色的绸带穿村而过,道路两旁的树木、花坛排列有序。沿着道路前行,只见车辆穿梭、人来人往,一派繁忙而有序的景象。在村庄中心,一处崭新的文化活动广场映入眼帘。广场宽阔平坦,两旁松林挺立,健身器材、休息凉亭等设施一应俱全,村民在这里或健身锻炼、或休闲娱乐、或聊天话家常,随处可见和谐美景。

  新建的公共浴室设施齐全、环境整洁,为村民提供了健康生活保障。“以前村里没有浴室,在家里洗澡不方便。如今有了这座浴室,随时可来洗澡、放松身心,特别方便我们老年人。”记者看到许多村民拿着毛巾和洗漱用品前往公共浴室洗澡,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金家湾村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解决农村“脏乱散差”为起点逐步推进,修建平坦的乡村道路、建设公共浴室和文化广场、开展户厕改造和煤改电清洁取暖、新建污水处理站等,多措并举、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在产业发展浪潮中,金家湾村同样写就了乡村振兴新篇章。在这里,特色种植业与养殖业蓬勃发展。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强劲动力,金家湾村精心种植了黑小米、贝贝瓜、小白甜糯玉米等特色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市场供应,更解决了15名临时就业人员的燃眉之急,人均收入增加约2000元。与此同时,2000余只海兰白、海兰灰品种鸡仔在该村“安家落户”,日产蛋120余斤,为6名临时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

  在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金家湾村同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该村充分挖掘乡村田园特色优势,精心打造农耕园提升项目,通过“农业+旅游”“农业+文化”“农业+研学”等多元化模式,深度开发农村文化特色产品。7处特色民宿的落成更是为游客提供了了解乡村文化、体验乡村生活的绝佳平台。

  在基层治理方面,金家湾村严格按照“一总六长十员”机制和“横纵分巷、管理到人”原则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通过分片管理、责任推动等方式,确保村庄安全稳定。同时,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按照“小村庄也要有大文化”的思路,依托乡村大舞台和系列文艺活动,成功举办十余场文艺晚会。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家湾村文化”。

 
     标题导航
   第01版:要闻
   第02版:专题报道
   第03版:要闻
   第04版:云冈副刊
“千万工程”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于家寨村:“千万工程” 引领乡村旅游蝶变
金家湾村:打造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贺店村:“美丽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小蛋鸡”成就乡村振兴“大产业”